正与众臣议政,忽报京郊酬勤皇庄出事。
一夜之间,负责管理皇庄的太监、旗校、跟随死了三十多人。
长公主大怒,立令锦衣卫督查此案,待抓到凶手,严惩不贷。
可结果,罪魁祸首却是毒蘑菇~~他们闲来无事,打些野味,烧烤的同时,炖锅蘑菇汤。
谁知,采的竟是没有可疑气味或味道、看上去极像可食用的毒蘑菇。
为了查清案情真相,锦衣卫特请惠民医院院长周神医前往鉴别。
周院长看过现场锅里没吃完的蘑菇后,又找到两颗被中毒者打翻、没来得及入锅的蘑菇,断定正是外貌相似、有毒和无毒极易混淆的褐黑蘑。
死于自采毒蘑菇的案情一发布,蠢蠢欲动的各方悄然熄火。
准备大肆哭闹、加倍报复的死者家属,也没了对象。
虽说此案相当于自杀,赖不着谁,但长公主还是下令特发抚恤金,以慰活着的人。
这一举动,被部分不知内情的学子称为善心。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事,抚恤金发下第二日,死者家中便被盗贼洗劫一空,连个碎银渣都不剩。
偏偏,上告时,所有家属都不敢吐实情,毕竟,有太多见不得光的财物,不能被知晓。
可瞒着瞒着,还是暴露。
死者生前擅作威福、肆行武断的各种恶行被百姓揭发,他们不相信县衙,直接聚在刑部门口。
长公主难以置信,命彻查。
三日后,四处走访然后缉拿的锦衣卫将详情禀报:负责管理皇庄的太监、旗校等人沆瀣一气,不仅逾界强霸民田,还在经过皇庄的路上起屋盖房、搭桥立关,私自收取来往费用,山匪般抢夺民财……
产业既失,税粮犹存,没了田地的农民本就衣食无着,偏还要继续付租纳粮,徭役不少半分。
被逼之下,饥寒愁苦的人们或连同儿女一起卖身为奴,或趁夜逃走,沦为流民与贼寇。
随着案情大白,长公主会像斩杀皇亲国戚一样秉公处置、绝不手软的言论快速发酵与传播,参与活动的受害百姓越来越多,被迫缴纳买路费的商人也有部分加入进来。
果然,这回,衙门里的人,不敢再强行驱逐、包庇懈怠,不仅死死隐藏自己眼中的看不起,还把他们迎进公堂,代笔写下诉状。
事情闹大,不仅朝堂上下无人不知,连京都市民都无人不晓。
到此地步,能力再大,也纸包不住火,压不下。
长公主下令继续查,无论皇庄管事们的背后有何靠山与倚仗,都给揪出来。
毕竟能进皇庄捞油水,其身份都不会简单。
御史刘乔等人的下场,众官历历在目,长公主眼中的冷酷与杀伐,对政务的熟悉练达、措置裕如,让人再也无法生出“乡野穷品”的想法。
这哪是来自宫外的土姑娘,分明是皇上亲自培养的摄政王。
于是,惯会见风使舵、趋利避害的涉案大臣,没一个引咎自责,伏阙待罪,反立即选择弃卒保车。
远房亲戚怎么了,血缘拐了几道弯怎么了,一旦重刑之下受不住,疯狗般将他们死咬不放,让长公主知道自己常年收受好处,就她那毫不留情的心肠,不死也要扒层皮。
“可惜了,”妘宇然叹气,“这么好的机会。”
“即便查下去,也伤不了那些人的根本,”周不宣道,“事情都是管家或其他下人做的,官员没有亲自沾手,即便降罪,也死不了。”
“而且太监最大的依仗其实是皇帝,”金暮黎道,“背靠这么大的山,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很正常。”
“啊,所以查来查去,最后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妘宇然有些气恼,“明明那些银子都进了个人私囊,大家告半天,却白忙一场?”
“不白忙,”魏庭枝安慰道,“腌臜玩意儿都死了,家属也遭了殃,巧取豪夺这么久,却落得人财两空,且良田也还给乡民,并每家每户补偿耕牛一头、谷种三十斤,外加十两银及各种务农工具。”
“最重要的是,通过大换血,皇庄管理权落到了百里钊手中,”金暮黎看向对面,“如今,管事人的挑选,又由周不宣说了算,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