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百姓都很快乐,时不时还能听到一些关于自己的言语。
“乡亲们,要记住咱们老百姓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靠的都是天命侯,没有侯爷,咱们现在还苦巴巴的过日子。”
洪亮的声音响起,让路过的顾锦年莫名感到欣慰。
只是,顾锦年没有逗留。
他去看了一眼王巍家人。
汜水县一处宅子内,顾锦年站在外面,大门紧闭,宅子像是被翻新过一般,顾锦年没有去打扰,打算看几眼便离开。
可就在此时,突兀之间,大门开启,一位妇人出现在顾锦年面前。
四目相对,顾锦年稍稍作礼。
中年妇人也朝着顾锦年作礼,而后开口。
“先生有何贵干”
顾锦年的容貌已经更改,看起来就是一个中年儒生一般,气质温和,所以让人下意识会放松戒备之心。
“在下乃王公好友,听闻王公事迹,自千里而来,想要吊唁一下故友。”
顾锦年开口道,语气温和。
“兄长快请入,千里而来,当真辛苦,妾身立刻为兄长做顿家宴,还望兄长不要嫌弃。”
诸界第一因
对方开口,如此说道。
听闻顾锦年是自己丈夫的好友,而且不辞千里而来,这让她十分感动。
“嫂夫人客气。”
“无须大费周章,随意即可。”
顾锦年开口。
王氏没有多说,而是请顾锦年入内,大堂内摆放着王巍的灵牌,顾锦年上前祭拜。
“兄长待会可去我夫君书房稍稍歇息,我去去就回。”
王氏说完此话,带着篮子离开,留下顾锦年待在这里。
家徒四壁,也不担心有贼。
随着王氏走后,顾锦年不由感慨一声,紧接着走出大堂,来到左边的书房。
王巍的书房不大,入内后便发现有满是书籍,虽然杂乱,但看得出来,王巍是真正读书之人。
有些人家中书籍堆积如山,摆放整齐,但往往就是这种人,从来不会看书。
真正喜欢看书之人,大部分是将书籍随意放置,不过当需要找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找到。
顾锦年来到书桌面前,他观阅一二。
但很快,顾锦年看到了书桌右上角刻下的两行小字。
民忧而我忧
民悦而我悦
简简单单十个字,却让顾锦年变得更加沉默。
“王公大义。”
片刻后,顾锦年深吸一口气,随后朝书桌一拜,虽然人已不在,可这样的精神,让顾锦年深深敬佩。
没过多久。
王氏回来,买了一些菜,忙前忙后,正在做饭。
顾锦年并非不愿帮忙,而是对方身份问题,这是古代,若自己出手帮忙,反而会惹来一些闲话。
故而,顾锦年只能让王氏不要太忙,随意即可。
只不过,家中来客人,自然不会怠慢。
如此半个时辰后,一盘盘的菜肴端上了大堂饭桌上,顾锦年也趁此机会询问了些事。
大致就是关于吃住问题,包括一些善后的问题,江中郡郡守有没有好好处理她们孤儿寡母。
毕竟这家徒四壁的样子,与顾锦年想象中不一样,虽不说一定要金碧辉煌,但至少不应该这样。
对于顾锦年的问题,王氏摇了摇头道。
“官府给了不少帮助,县里百姓也挺照顾我们的,只是妾身夫君曾经交代过,无功不受禄,如今家中良田交给一些百姓,他们没有收我们的银子,每个月也有一些收入。”
“官府也给我儿办了入学,一切都好。”
王氏出声,道出了原因,也让顾锦年更加敬佩王巍,同样也敬佩王氏。
也就在此时。
一名孩童走了进来。
差不多十三四岁,身上满是灰尘,脸上也有一些伤痕,似乎在外与人争斗过。
看到此景,王氏立刻起身,语气稍带责怪,但还是第一时间擦拭他的伤痕,以及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很快,王氏带着王巍之子,走了进来。
“云儿,快点见过叔叔。”
王氏开口,让王云见过顾锦年。
只是孩童略显顽劣,只是看了一眼顾锦年,随便喊了一句,便上桌吃饭,也不管这么多。
看到此景,王氏有些尴尬,忍不住出声道。
“兄长,我夫君平日里忙于公事,难以照料顽儿,有些不知礼数,还请兄长见谅。”
王氏开口,虽然不满自己儿子的行为举止,可眼下她也只有这个儿子了,打心底还是疼爱的。
看到这一幕。
顾锦年心中不由叹了口气,随后出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