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一切都和他无关。
反正日子就这样过,三点一线,虽然整天背书写作业有些枯燥,却也很充实,比起步入社会摸爬滚打,还是要舒服很多。
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等到失去以后,才恍然珍惜起来,原来自己一直都在幸福之中而不自觉。
十一月呼啸而来,十月的尾巴不留一丁点痕迹。
那些秋蝉的声音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全部寂灭了,连田里的蛙鸣也消失了。
十八一中大全会如期召开,第一个就是将食品安全隐患作为条例摆到了民生问题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六十条有关食品安全法规法案,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十八大一中全会结束后,顿时掀起波涛骇浪。
而且这次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的的严打,上面的法规法令贯彻落实下来,无数黑作坊以及不合格的餐饮业纷纷停业整顿,有很多整顿都过不了关的,那也只能无限停期了。
而这段时间夏家父子的速冻虾事件在这风口浪尖又被提起,毕竟事件过的也不长远,大家的记忆还算深刻,于是夏家父子顿时又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这轰轰烈烈的食品安全整顿风暴中,国土局等部门也开始行动起来,之前打着转让的牌子让许多自作聪明的人上了一回当,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征收了一批土地。
不过也有人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有一户人家居然在这种刀口上收了一大批土地,等那些政府干部们回过头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了,有些人傻眼了,没想到还真有人去买这些荒废的土地,一开始还以为消息走漏了,可查来查去,还是没有丝毫痕迹,只能归根于那户人家是撞大运了,好在他们虽然抓了些土地在手上,却也不是那种钉子户,只要价格适当,还是能够退步的。
然后在某个没有阳光的下午,一纸拆迁法令新鲜出炉,由于新闻媒体的推广,在加上东兴大道那边确实有人手上有土地,可是看到政府都在转牌卖土地,他们也跟着卖,结果征收的消息一出来,顿时傻眼了,这可是相当于错过了靠拆迁发家致富的好机会啊
一时间闹得人尽皆知。
方宁家闷着脑袋发大财,既不声张,也不招摇,依然关紧房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方宁家几个亲戚早之前就用大道理苦口婆心的劝了好久,说不要把钱都丢到水里,要用到刀刃上,可谁知道眨眼间,十八大一中全会召开,风向顿时就变了。
尤其是那些之前在他们看来荒废毫无用处的土地,现在已经变成了金山银山,颇为让他们眼红,只能捶胸顿足,恨自己当时怎么没有勇气跟着姐夫家冒险一次。
那些亲戚们长唉短叹,自哀自怨,都不肯放弃最后的机会,纷纷登门去方宁家看看还能不能抱上大腿。
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话并不假,势利眼人人都有,可像方宁家亲戚那样眼巴巴的过来,那还是少见。
方宁家在这个节骨眼上大门紧闭,谁也不见客,让他们吃了些闭门羹,颇为不愉,可想到以后,方宁家就要富贵起来,心里那点怨恨又消散了,毕竟不好多计较和碎嘴,以后总得依靠方宁家的地方。
方微从安定七中回来的时候,还有些晕乎乎的,如坠梦中。
她之前虽然知道家里在东兴那边盘下了的荒废土地,不过也没放在心上,毕竟听爷爷和哥哥说,这个东西要发家致富估计要很长一段时间,两三年内基本是不用想的,也就是说相当于这笔积蓄是丢在水里面的。
可谁知道,十八大一中全会结束以后,原本两三年以后才规划的事情,整整提前了两年,而且就在这段时间内就有了眉目。
本来东兴大道那边大多都是荒废的土地,可还是有一些棚户以及那些坐在旧工棚里的居民,这些都是棚改旧改的项目,之前土地转让,让一部分居民顺利棚改拆迁,所以本来的钉子户也不存在了,剩下一部分手里有土地的就更好处理了。
爷爷经历过最开始的激动,也慢慢的冷静下来,看起来自家将成为这三线沿路棚改工程以及东兴大道的最大受益人,其实不然,最大的收益人还是政府和开发商。
开放商自然不用多说,商人逐利无可厚非,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