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刘备让刘禅事诸葛亮如父,可诸葛亮作为一个臣子,真就能对这身份坦然受之这语气,跟诸葛亮谨慎的为人有点不符啊”
“还有这里,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不是拿爸爸的丑事打娃子的脸吗通过这种方式来抬高自己,顺便显摆自己的老资格”
“这就好比跟小董事长说,当年你爸爸老董事长不太懂事,差点就被别人打得叫爸爸。幸亏老子教他做人才走到今天”
“这在职场伦理学上有点说不过去吧你们说,以孔明先生的聪明智慧,会犯这种错误”
“还有这里,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还有这里,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啥意思翻译过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不是我想天天盯倒你娃,这是老董事长安排的。等等这不是空口白话哟你爸爸有遗嘱的哟法律都承认效力的哟”
“这不是一再抬出父亲来压儿子,强调自己是顾命之臣吗”
“中间还有一段数人头,看这里,侍中,侍郎,尚书,长史,参军,还有这个将军向庞这是亮肌肉吗他们都是你的人从军队,朝堂,甚至是内庭,你都已经全面把控这是要逼着阿斗哭瞎的节奏”
“如果换成是我,即使有孔明先生在蜀汉的地位,这些话,我是绝对不敢对刘禅说得如此直白的。”
“推己及人,要是刘禅读到这篇表文,我相信我能想到的这套思路,他也应该能想到。这是帝王心术决定的”
“这篇文章,多数人都是站在诸葛亮的立场去解读,那自然是高山仰止万古凌霄。可是要是站在刘禅的角度去读一读,他心里可不一定会舒服。”
“你说要是一般的君臣关系,做皇帝的得对自己这样的手下多么忌惮但是诸葛亮偏偏就这样说了,这不是君臣相处之道的常态啊。偏偏还收录进了陈寿的三国志,这就太值得玩味了。”
梁慧丽说道“那只能说明诸葛亮正大光明,不计后果也要唤醒刘禅对时局的焦虑感。”
李君阁摇着头道“梁丫头,先生他不是单身,他有家族,有妻子,有后人,有追随者,不可能全无拖累顾忌。他真不怕自己死后受到霍光那样的清算”
“我倒是觉得有两种可能,其一,前出师表真系伪作,后人模仿前人说话,那当然可以肆无忌惮,表现出一种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能臣状态,说白了就是一种yy,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其二,如果是真的,那诸葛亮对刘禅就太了解了,刘禅对诸葛亮也太了解了,他们间的交流,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我只能说这就是君臣相得,放言无忌。真如大苏评价的那般简而且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也如你所说,先生正大光明”
说完转头问梁慧丽“梁丫头,你愿意相信哪一种”
梁慧丽默然了一阵“我还是愿意选后者,我宁愿相信世间有这样的政治家,历史上有这样的君臣。”
李君阁也喟叹一声“其实,我也愿意选后者。如果是真的,我会推翻对诸葛亮的一切负面评价。或者只有他,才敢在君王面前直而无忌地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
“无论如何,这样的人,考究他过往功绩,研究他的文字表章。能够不计个人得失身后安危,用心良苦地劝诫自己的君主,是担得起志虑忠纯,贞良死节这八个字的,虽然还是出于对自己集团利益的考虑,却已不容易了”
梁慧丽都要抓狂了“你这个百分之百的怀疑论患者最后那句给我收回去”
看完碑帖,几人又去转了转博物馆,锦鲤池,然后从另一边出来,来到了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