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她从军长的小娇妻中隐隐约约得知,江静兰母亲的身子自她下乡后就开始不好,不仅不能正常参加卫生所工作,还要静养、吃药、吃高档营养品。
原来如此
难怪啊
最初,江静兰父母就给了她三百块钱去乡下的,还嘱咐过她对女知青大方些,原主听话的很,到乡下后,一掏出腰包,一下就闪到了别的女知青的眼,小姑娘拿着那么多钱,知青点几个女知青,嘴巴甜甜的,这个哄哄那个哄哄,隔三差五地跑到县城玩大多数知青干得累了,就拼命找乐子玩,不到一年钱就花光了。
才十六岁的姑娘,原主大概以为年年有三百块钱呢不过如果不是家里出了事,是可能年年有三百块钱呢。毕竟她家是双职工,爸爸妈妈的工资一加,有一百多呢,一年下来,有一千多。而弟弟在身边,姐姐在部队拿津贴,只有她这个小可怜在乡下受苦,这能不多宠一些多寄些钱吗
可惜,她不是女主。她是女配,她是作者创造出来衬托女主的炮灰。她妈妈一生病,不仅仅是没了那份工资,还得吃药吃高档营养品,这就很花钱,差不多月月光了,也就一时半会儿顾不上不听话、不懂事、闹着小别扭的闺女。
等,花光了钱,原主才知道没钱的诸多不便。
她苦啊每天干着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活。一双白嫩的手,渐渐起了茧子。每天干的活根本就不够公分养活自己。她开始不断地写信吵着要回去,父母只是劝着她江静兰同志,你理应发扬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克服自己本身存在的不足,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者等等之类的。
她被现实逼得口气越来越歇斯底里,她觉得父母亲不爱自己了,雪花一般地寄信,与此同时,回音也越来越少。
有些不同逻辑是吧,这时候,江家父母也不跟闺女说说家中的情况,治治她的公主病。不过,这个时代的父母亲就是如此,报喜不报忧这是华人的传统
知识青年下乡,自己挣一份工分,国家还给补贴一份,听起来很美好是不是
可,自己赚不到公分,人家别的女知青出工一天能拿四毛,男知青拿六七毛。她最多只能到手两三毛。能吃饱就很不错了。
杨铁峰第一次见到江静兰的时候,一双眼睛都看得发直了。沉寂了十八年的一颗心,终于热得砰砰砰地跳了起来。他那时候就知道,他想要这个漂亮的女知青。而且是,必须要娶回来。
他一直关注着她。
不过他是个有耐心的男人,一直等一直等,等江静兰将手里的钱都花光,又等原主过了老长一段没钱的日子,他才出现。
杨铁峰展示给她的都是温柔且体贴的一面,全心全意地向着她,出现之后就闷声帮她干活。一个人赚两份的公分,他那高大健壮的身躯充满了力量,让无依无靠,极度歇斯底里,适应不了这样艰苦环境的江静兰有了安全感。
然后一切水到渠成
原主就是一个不懂事的漂亮姑娘,她喜欢仰着像天鹅般高傲的脖子,杨铁峰帮她干活,给她送好吃的,给她布票去扯布,给她几毛几毛地塞钱用他的糖衣炮弹砸她,砸得她晕头转向,从起初的一句话都不屑于和他说,慢慢变得偶尔也能搭理他几句。他嘴巴不笨,反而灵活得很。年纪轻轻就跑出去混,看人的脸色多了,也知道说什么话最能哄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