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便饭吃完,李文渊根据逛潼关东西北三面的破损情况与地下排水道的情况,做了总结,并对潼关众官员表示“陛下令我出巡黄河沿岸,第一站本官来了潼关,本想着能有个好兆头,却不料真真叫人失望。如此城墙、如此排水,一旦今年雨水充沛行程洪涝,整个潼关危矣”
潼关当地官员低垂着头。
章将军虽然一早上都陪着李文渊,但是毕竟镇守潼关已久了,回去洗漱的时候便知道,工部那群人也不是吃素的,支使着禁卫军东敲敲、西打打,找准几个点之后,原本贴了青砖的城墙,掉下不足一寸厚的青砖俗称砖皮的骗人玩意儿,露出里头泥土夯的城墙。
章将军看到满屋子低头鹌鹑,心道一声该牛皮吹大了,一下就戳破。
不过这倒是和潼关城现任的官员也没太大关系,还是先帝时期的官员搞得政绩。但是如今潼关的文官们依旧很尴尬就是了他们上午觉得李文渊没和自己等人在一块儿,可以软硬兼施糊弄一下户部和工部的人的,没想到才开口夸赞了潼关城墙稳如磐石,就被啪啪啪地打了脸,如何能不尴尬
那剥落的青砖皮简直就像是他们的脸面。
李文渊的折子当天就送去京城,并且他有那个胆子先斩后奏把潼关需要改变的地方都罗列出来,要求当地立即整改。
一开始,潼关官员是消极怠工的,可是不出几日,京城八百里加急抵达,万岁震怒,下旨申饬了潼关官员,并再申“御史出巡、如朕亲临”
不只是警告了潼关的官员,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李文渊之后会到那些地方你们看明白了,李文渊去了之后叫你们怎样,别想着哔哔,该改的就改
是故李文渊再开口,潼关的官员立马改变了配合态度,端是积极。虽然他们依旧不相信,就算今年雨水再多,能把潼关城冲垮
可是现在被对方抓住了把柄,又有陛下旨意,自然是对方怎么说,便要怎么做的。
之后吗,李文渊带领的四套班子飞快地运转起来,禁卫军以最快的速度、最灵敏的身手,带着工部的人上山下水勘测地形、研究地质;再由工部的人主要是冯郎中领头列出潼关城墙和水道改建需要的材料、人手、时间、花费;由户部的人进行审核、精简、优化,同时;还有贾政开始传授以章将军为首的当地驻军,如何建窑、如何烧制水泥。
五月底的潼关,顿时就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等到章将军等人见识到水泥的功效之后,章将军觉得自己又看走眼了这个贾政,也不是废物啊,看来只是脑子迂了点,于专业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就好比说,冯郎中提出,以烧制出来的圆柱形管道替代方形排水道,并且要直径一致,贾政也能带着人张罗出来还真是一宗巧思,以钢铁为骨浇筑出来的,有骨架在,可不是大小就一致了么。
以上,量产圆形管道是冯郎中的主意、钢铁扎骨架是京中孙胡子和贾政早就试做过的,宝玉并无插手点拨。哪怕如今的钢铁并不能和后世的钢铁相比较,但是宝玉相信,终有匠人会改进的,无需自己事事都去参合。
就好比水泥。最初的他,只是打开了烧制水泥的大门而已,而现在,这些已经完全不需要他来操心了。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带着手熟的禁卫军一起帮着章将军烧制水泥。
潼关城的百姓是无所谓的,反正这次征调民夫是免秋日徭役的,钦差大人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说了,当地父母官根本不好抵赖,所以被征调去的民夫也没什么怨言。后来更因为三餐一稀两干,主食不限,好些人还后悔了没去主动报名呢
于是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问,那城中小吏竟然态度十分之客气地说还要招人手,只要身强体壮便可,于是潼关中又召集起了上千人的队伍。
修城墙比较快,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全新的进度,但是地下排水的就比较慢的,因为建造时间久远,年久失修,清理起来就是麻烦事。
被征调的民夫很乐意去修城墙,但是却不愿意到地下去“会埋人哩”三餐再好,也不能拿命去吃吧
冯郎中在宝玉看来,于建筑学方面已经是颇有天分的了,奈何手下没人,搁置了地下一事。
最后,还是宝玉给出了解决的法子,一点一点清理,从头开始,下一段圆柱管子、就把那根管子卡在原先方形青砖石水道周围的空隙以水泥填补上。这样一来,虽然速度慢了点,但是每铺上一段,等其干了之后,都再不必担心塌方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