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这样说不假,但是曹操可不敢做出太过出格逾矩的事情。
毕竟是皇帝,乃是天上皓月,而自己,充其量也不过是照亮大魏国的无数只萤火虫的其中一只而已。
他向皇帝恭敬的说道:“陛下,微臣不敢”
曹操已经承袭了护国公的爵位,所以他可以向皇帝自称为臣了。
赵长青无奈的摇头苦笑,一旁的曹蒹葭也是说道:“陛下,毕竟君臣有别,还是注意一点儿的好。”
听到最近和自己无比腻歪的贤妃都这样说了,他还能说什么?
只得在心中感叹道:“怪不得古来帝王,皆为孤家寡人。”
顿了顿,赵长青又向曹操再次开口说道:“朕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要问问你,是要参军还是从政呢?”
曹操果断开口道:“陛下安排就好了,陛下让微臣去哪,微臣就去哪儿。”
赵长青点了点头,想了想,开口说道:“如果你志在参军的话,可以投入白起麾下,朕会安排你在他身边学习兵法,并且除了白起之外,在那里还有很多你叔叔辈的前辈在,这样一来的话,你能在兵营里得到很多照顾,并且只要参与几场大战,很快就能积累下军功。
至于这从政么,朕只能先安排你做诸葛丞相的下手,然后在找个机会,将你调任到地方上磨炼几年,用不了多久,在将你调回京城,到了那个时候,你起步最起码也要是个三品。”
曹操思索一番,说道:“从文习武,都是为国尽忠,微臣还是听陛下的吧。”
赵长青闻声后笑了笑,开口道:“你倒是会说话,这样吧,你就先去白起帐下听事,现在各国纷争,正是武将大放异彩的时代,如果从文内政的话,朕想,短时间内,再无人可以达到诸葛丞相这样的高度了。”
曹操颔首道:“一切就听陛下吩咐了。”
赵长青猛然想起来一些事情,感叹道:“曾经你们父亲在世的时候,朕从来都没有为军政大事操过心,因为在军中,唯有你父亲的辈分是最高的,只要他在,就会震慑住全天下的军队,使朕可以安然无恙的高枕无忧,但是近些年来,朕愈发感到力不从心了。
曹老国公一逝世,很多事情,都需要朕亲自处理,可谓不胜其烦,没有办法啊,萧逾明陈庆之他们远在晋国,赵云又开始向外放权,朕身边,可用的武将实在是不多了,所以这些年来才会大力扶持白起上位,朕相信,你在白起的麾下听命从事,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当年,朕一旦遇到什么事情犹豫不决的时候,总会问一下你们父亲意见,别的不敢保障,唯独一条就是,一旦是朝政上出了分歧与立场问题,你们的父亲,都会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站在朕这一边,让朕每一次都能有信心大刀阔斧的干下去。”
之前魏国军界的大佬,除了曹参之外,无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其中便是包括陈庆之、萧逾明等人。
曹操也是唏嘘不已道:“父亲这大半辈子,其实都过得不如意。微臣常听父亲说,自打跟跟随陛下抗击楚军开始,才是父亲人生中最得意的时光。”
赵长青叹气一声,然后开口说道:“不管怎么样,你们父亲这辈子,算是功成名就了,临死之前,还设计大败楚军,这份谋略与胆识,曹公若认第二,满朝文武当中,就没人敢认第一。
你现在还很年轻,入了仕途之后,要多去学习,朝中的贤才很多,比如诸葛亮、贾诩等,都可谓是人中龙凤,遇到事情,可以多去向他们请教,朕已经知会他们了。你知道他们这些人为什么都愿意跟着朕干吗?”
曹操试探性回答道:“是因为,他们觉得只有陛下才可以让魏国强大?”
赵长青笑了笑道:“非也,他们跟随朕,是因为只有朕才能让他们施展胸中抱负,知人善用,其实才是这个世上最深奥的学问。”
曹操起身作揖道:“臣受益。”
又过了几个月。
转眼间,已经入秋。
赵长青站在洛阳城外的无名荒山中,看着正在修建长城工事的百姓与官兵们,心中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