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定式“铁重关”,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变化了,古老到什么程度古老到只在宋代,明代流行,即便是到了老施那个时代,这个变化就已经不常见到。
说到中古棋中的一些古老定式其实挺有意思,这些古老定式通常都具备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很多古老定式通常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第二个特征大凡中古棋中有名字的定式,这些定式的变化往往都异常复杂。
名字好听自不用说了,只要看看“双飞燕”,“倒垂莲”,“金井栏”,“玉屏风”这些名字,和日本人创造的“大雪崩”,“大斜”,“村正妖刀”等等对比,这里面的文化意境高下立判。
至于现代人创造的什么“变相中国流”,“越南流”那说句大实话,如果单比文化意境的话,这些东西根本就别往上凑,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
说中古定式的名字好听,这个应该没有争议,然而说到中古定式的复杂程度,这个可能就有很多现代人不太清楚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棋院曾组织人手编撰一部大型围棋工具书,就是那套著名的“大全”系列,这其中包括“布局大全”,“定式大全”,“死活大全”和“手筋大全”四本。
李襄屏个人认为,这一套“大全”系列,那也算是日本人对围棋做出的一大贡献啊。因为大家不是常说什么“技术积累”吗而这一套“大全”,其实就是日本人在这方面做的工作,他们尝试着对以往围棋技术的发展做一次总结。
这种尝试的工作态度值得肯定,然而总结的效果呢说实话在李襄屏看来,日本人这项工作的效果只体现在围棋普及方面,至于说什么“推动围棋技术的进步和提高”,这方面没有任何效果。
以这4本“大全”中最有代表性的“定式大全”为例,等后世围棋ai出现后,大家用围棋ai去检阅这本“定式大全”,于是人类有点尴尬的发现,人类总结的超过80定式,在围棋ai看来都有问题。嗯,用客气点的说法,那就叫“值得商榷”。
除了这个尴尬之外,日本人出的这本定式大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总结得并不全面,那么厚一本定式大全,“小目定式”占据绝大多数篇幅,而按理应该和“小目定式”具备同等地位的“星定式”,不仅在这本“大全”中篇幅很小,而且列举的变化也相对简单。
可以说正是受这部“大全”的影响由于在那之后,整个围棋界就没有做过类似工作了,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其实都没再做过类似的总结工作,这就给后世学棋的年青人一种假象了,大家普遍认为“小目定式”要比“星定式”更复杂,提到“大雪崩”,“大斜”,“村正妖刀”这些著名“小目定式”个个头头是道,而对于“星定式”却知之甚少。
然而“星定式”真比“小目定式”更简单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由于“小目”和“星位”的位置属性,大家常说“小目”是攻守兼备,而“星位”是难攻难守,就这么样一个位置特点,就决定了真正的大型“星位定式”要远比“小目定式”复杂得多。
大型“星位定式”到底有多复杂“金井栏”的故事想必很多棋迷都知道,在民国初年,当时国内一流好手汪耘丰对阵日本棋手广濑平治郎六段,由于汪耘丰之前已经多次受挫,情急之下他找到一本棋书,这本书也不是别的,过百龄所著“三子谱”而已。
然而恰恰就是这本书救了老汪的命了,因为他通过这本书中学到一个定式,这个定式也不是别的,就是中古棋中非常古老非常普通的“金井栏”,这个定式古老到什么程度古老到在咱们国家南北朝时候,这个定式其实就已经成型,大概在公元500年左右,梁武帝萧衍在中就有“东厢井栏”的说法,可见该棋式流传之早。
普通到什么程度普通到过百龄只把它收录在“三子谱”里而“三子谱”可能有些人还不太清楚,这其实是古代一本围棋教科书,是过百龄认为他让3子的人就应该掌握的东东。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非常古老非常普通的“金井栏”,却变成老汪手中的一把飞刀了,他依靠这把飞刀,留下一段“平生快事问秋翁,金井栏胜独眼龙”的佳话。老汪字号“秋翁”,而广濑因有只眼盲,故有独眼龙之谓,平心而论,这句诗确实显得有那么一点不够厚道,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句诗,倒是让“金井栏”这个定式声名大噪。
现在的问题来了,像“金井栏”这样的定式,它在中古棋中是什么级别它算是最复杂的定式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