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本官也只是犹疑,便派人去查探,岂料,还没来得及查清,这事已经传到有心之人耳中。”苏大人想私下查清楚都不行了,他只能先一步上报朝廷,这总比被人告发要好些。
“大人此时可还能将折子追回”方铮问。
“为何要追回”
方铮三番四次提到折子,苏大人先是疑惑,随即眼睛陡然睁大,他快步朝门口走,一边大声吩咐,“赶紧派人快马加鞭,去将童护卫追回来。”
外头有人应声,急步离开。
苏大人回到大堂,他没有开口,而是双手背在身后,不停地在大堂内踱步,时不时朝门口望去,恨不得即刻就能将人追回来。
走了好几圈,这才注意到方铮,他来到方铮跟前,拍了拍他的肩头,酝酿了片刻,才感叹道“你很好。”
“大人谬赞,大人是当局者迷,若论行事,小生万万及不上。”苏大人不复之前的冷厉,方铮也顺势放低了姿态。
这话苏大人爱听,他哈哈一笑。
方铮说的不错,他只是太着急,失了分寸。
随即眼神一凝,又唤了衙役过来。
“去,将江主簿给我带过来”
往上递折子之事还是江主簿提议的,当时他急的跟热锅上蚂蚁似的,脑子一片混沌,又听了主簿的解释,便决定送折子。
直到此时,苏大人才意识到,方铮这番真的是来帮他的。
若不是方铮提及,他将折子递上去后,陛下定然会大怒,到时他这个知州怕是就做到头了。
而若按方铮所言,此事跟梁王无干,若他查清了原委,便是此事传到了京都,届时他再递折子,将前因后果俱都写清楚,哪怕得不到陛下的夸赞,他也不会惹怒陛下。
事情没调查清楚便上折子,陛下只会看出他的无能,若是事后再送,此事又跟反贼无干,陛下便是发怒,那也是背后之人倒霉,而他则成了有功之臣。
孰能为之孰不能为之,一目了然。
此时,苏大人再看方铮眼睛就带着亮,他笑道“怪不得我家那臭小子总夸赞你,看来他还是有几分看人的本事。”
话里没带上本官两个字,拉近了他跟方铮的距离。
方铮但笑不语。
苏大人笑容又一顿,他还是好奇,“此事你又如何知晓”
与高密信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份买书的名单,苏大人只让人照着名单抓人,也只有亲近的几个人知晓内情,方铮却笃定此事跟反贼并无干系。
苏大人虽不再怀疑方铮,却仍旧是不放心。
“不瞒大人,那书小生看过。”方铮说道。
“你看过”名单上可没有方铮,苏大人随即了然,“你是借了旁人的书看”
看来这方铮也想着投机取巧,能提前得知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