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爆发,绝对有美国人背后推波助澜的作用。
后世纰漏的消息中,无论是资助德国人还是资助日本人,都有美国人的影子。
按照资本家寡头们的尿性,这也是合情合理的。美国一战崭露头角,已经呈现出了世界工厂的强势,却依然被英国人压制。就像后世的华夏和美国,王座的交替不是简单一次两次的胜败就能结束的。
美国人崛起的时间晚,全球的殖民地都被英法等欧洲国家占据,尤其是英法这两个曾经的超级帝国。
德国、日本和美国人都有挑战英法,重新瓜分蛋糕的。略有不同的是,德国和日本更需要殖民地那廉价的原料,而美国坐拥广阔国土上的丰富资源以及上百年挤占的美洲后花园,对原料需求并不大。就像后世差不多,欧洲的英法货代表的是奢侈品,美国货代表的是廉价货,美国人更需要广阔的市场来消费美国启动大工业机器后生产的廉价低档消费品。
可英法不仅在欧洲给美国人设下了关税壁垒,在殖民地同样禁止美国货的进入。
美国人搞的最惠国待遇和同享通商口岸的那些协约都是这么来的,华夏人之前一直认为美国人心善不侵略自己,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人不需要。从华夏运出的原材料还不如美国人从本土或者美洲后花园开采的成本低,美国岂会冒和英法抢食的风险
他们生产的产品大多数靠走数量盈利,廉价低档的产品需要的是人数众多的国家,比如亚洲和非洲,对品质要求不高,对数量影响却大的人数才是关键。
后世华夏除了需要更廉价原料外,更需要的也同样是人数众多的市场,为自己大量支撑经济的廉价低档产品找出路,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资本来完成最后的转型。否则再廉价的原料,卖不出去钱去,靠什么吃饭只要产品卖出去,原料总能滚入成本转移给消费者。
历史总是相似。
一带一路,华夏需要是安定的市场,需要发展起来的非洲和东南亚,和平稳定才能促进消费的市场。
这个时代的美国人同样需要稳定的市场,只是这个没有核震慑的年代,英法更依仗武力。
无论是美国人的产品和后世华夏产品一样,靠数量求胜的廉价货遇到关税壁垒,就没了利润可言。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在美国大资本家眼中,这句话说到心里边去了。和平无法解决,美国人就选择武力。
欧洲人眼中的暴发户们大把大把的砸着钞票,暗中扶植起了英法的敌人。
包括日本人,美国人早于预料。后世养狗,现在是养狼,隔着最为辽阔的太平洋,日本人难以对美国本土造成威胁,却很容易对资源丰富的英法东南亚殖民地造成重大伤害。
就算只损伤殖民地,人力成本已经很高的英法再摊上高成本的原料,还拿什么产品跟美国货竞争
结果比美国人预料的还要好,德国人和日本人同时爆发了爆表的战斗力。当然意大利人是打酱油回家做拉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