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没有定下来。”徐兴科略有些尴尬,刚刚说完要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到现在还没有确定厂址,委实有些吹嘘了,不过他很快解释道,“三位将军最近正在商量这件事。”
“第一钢铁厂不适合建在川圹高原上。”赵易的这个观点推翻了原来的方案。
“川圹高原气候凉爽,土地广阔,却土地并不算肥沃,用作工业用地更合算。矿产集中,适合发展成工矿基地。”李衡除了喜欢川圹高原的气候外,还觉得自己之前的规划应该很科学,这毕竟是后世他看到的一份某大型企业的科学规划。
“我们以后或许会在川圹高原上发展出一座工矿基地,却不适合现在。”赵易解释道,“我们缺少至关重要的交通条件。”
“我就是考虑到了交通的问题。冶炼一吨钢铁,按照现有的铁矿石,需要近两吨的铁矿石。而运输焦炭不到半吨,最多加上一百多公斤的喷吹煤粉,杂七杂八的东西加起来也没有一吨重。若是以后产量提升后,其中的差距就大了。就算再考虑到海拔不同的运输条件,还是运煤就铁合算了些。”李衡显然想到比较周到。等到以后随着科技发展,焦炭量会更少,运输也更便捷,铁矿石却会越来越依靠那些品位低一些的,如此运量差距就更大了。
“如果我们有铁路,这些麻烦就少了。可现在我们没有铁路,想想万象平原和川圹高原近千米的海拔落差,得需要多少燃料动力弥补。”赵易苦笑道。
“我考虑到了海拔,也考虑到了我们没有铁路,只有我们运输车辆同样不多,才更应该运少量的焦炭,而不是大量运送铁矿石。”李衡自然不会忽视海拔的能耗问题,可现在瓶颈是运输量。
“我们油料也不多。”叶关在旁边插嘴道。
“我知道”李衡突然得意笑道,“所以我造了一款烧酒精的发动机。”
“其实酒精发动机结构并不复杂,只是酒精燃料对发动机损伤较大,但对我们来说,这不算什么缺点。只要再过一年,美国人就能打通运输线,恢复油料供应,甚至大量的卡车。寿命只用一年的酒精发动机很容易制造,加上轮子加上个座位,就是一辆汽车了。甚至摩托车用酒精发动机也可以。”李衡笑道。
“酒精能生产了”叶关惊讶道。
“你应该多关心一下我们的经济情况。今年木薯丰收,这丛林中又多一些制造酒精的植被。我们的酒精厂已经准备生产了。”赵易笑道。
“产量怎么样”叶关感兴趣道。
“木薯平均亩产量超过一吨。若是优选品种,护理到位,产量说不定会再翻番。”李衡对这些数据随口道来,“木薯优先生产淀粉,解决食品危机。剩下的用来生产酒精,加上其他原料,我们的3处酒精厂试生产只打算月产5万加仑,两个月的调整试产期,两个月后,只要原料供应得上,产量会突破20万加仑。”
他说的加仑是国内那些专家常用的单位,属于英制加仑,一加仑约409公斤。
此时国内酒精产量在去年八百多万加仑后,今年的产量呈现萎缩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