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是粮食储备的天敌,先锋军不得不加快储备循环,免得粮食积存时间长了坏掉浪费。
“我们不能不提前准备粮食。明年灾害面积会加大,不止是国内,还包括东南亚地区。在大面积粮食减产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需要应付越来越多的移民外,还得准备足够的粮食安抚和控制那些灾民。农业不止是粮食,但眼下我们只能先以粮为纲,保证我们的人都能吃上饭,吃饱饭。广积粮的战略部署不会变,我们手中直接掌握的存粮还不到6万吨,至少应该先提高到10万吨。”赵易相信华夏数千年的智慧,手中有粮心不慌,乱世之中有了粮食才能谈生存。
只有生存下去才能谈发展。
“没有发展就没法壮大。就现在而言,没有第二产业的工业力量,国家和政权就强大不起来,就会被人欺负,甚至灭亡。民族委曲求全或许能生存下去,但也有灭种的危险。比如这一次国内抗日。”赵易说的这个道理人人都有深刻体会。
先锋军的军工产业更是飞速发展,在大力发展下,子弹生产数量都快要超过国内了。这一点众人同样体会深刻,没有子弹就没法打胜仗。
“我们的子弹生产到了日产60万发,没法再增加了,逐渐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赵易道,“这其中关系的因素很多,除了原材料的问题,也有运输的问题,也有工人素质水平的问题,这就牵扯到了第三产业。比如我们为了解决交通瓶颈,正在修建的公路网。再比如为了解决人才瓶颈,我们正在推进的各种教育。
我们都知道教育才能出更多人才,才能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才能成为整个三大产业的润滑剂。因为我们情况比较特殊,青壮多,老幼少。14周岁以下的人口现在才只有7万多人,可以更好的推进义务教育。”
后世按照先锋军的人口数量,这个数字至少得超过20万。在这个时代,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国人崇尚多子多孙,14周岁以下的所占比例更大,就是超过50万也不稀奇。
战争和先锋军的移民特性,使得未成年人口数量大大不足。
未成年人口数量少,让先锋军可以较低的成本普及义务教育。华人居住相对集中,更容易建设和部署各级学校。
在12月初,先锋军已经建成了小学56所,初级中学12所,在华人圈中力推五年一贯制小学、三年初级中学,一年职业学习的10年义务教育,成了先锋军的一张招牌。很多国内学者来到先锋军的地盘上,见到井然有序的义务教育模式,感觉到一种新希望,才更愿意留下来。
“类似国内教育采用的壬戌学制,只是小学少了一年,多了一年的职业教育。”不少人对这样的学制也有过疑问。
22年制定的六三三壬戌学制,已经比较科学,后世一直采用。先锋军的学制也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变化了一下形势。
“小学知识可以压缩到五年。在我们的简体字和拼音推广后,学习进度可以加快。”赵易无奈解释道。
六年小学除了繁体字的难学难认外,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安排素质教育。民国小学教育虽然说面向平民,其实还是为中上层人士服务。吃饭都吃不饱,国家面临危难之时,哪有这样的精力来搞所谓的素质教育
按照理智的说法,机械化大生产式的填鸭教育才是最现实的快速夯实平民素质基础的方式,也是性价比最高的。花最少的钱,让平民可以获得赖以生存,更好延续后代的知识,可以获得一批大工业生产体系中的螺丝钉。虽然残酷,但这就是原始积累,人才上的原始积累。有了这些最基础的砖块,才能在后代中繁生出雕镂描红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