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面容一肃郑重道“我们研制发动机和飞机,是为了面向未来,建立我们自己的航空体系。无论是飞机还是发动机,我们需要积累经验,细细琢磨,不用着急。”
若是对某些人,他这么说,自然会有人偷懒磨洋工。但眼前这些人,他很放心。不用他催,每个人都想为抗日做一份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现在不是催,而是要缓。
无论是运输机,还是教练机,先锋军都不着急。
运输机有美国人的,教练机也用美国人的,还有那些双翼的霍克,暂时够用了。这两种飞机是为以后做准备的,必须要做到完善,不能从根子上就歪掉。
初教六至少可以用60年。就算以后喷气式训练机,初教六照样可以用于初级飞行员训练,甚至民间飞行员训练及日常应用,改个农药机什么的也没问题。后世改一改换换发动机更是继续延寿,这款设计用上百年也有可能。
运5也有长寿基因,华夏国情特殊,民营航空发展慢,若是在东南亚这样的丛林地区,运5用于日常民营最为合适,甚至比c47性价比还高。
李衡可是对这两款飞机给予厚望,自然不希望急救而成,留下巨大隐患,没法升级延寿。
他对大黄风发动机,也就是r1830发动机寄予的希望更高。
直到五十年代,因为那时候喷气式发动机的运输机技术不成熟,耗油大,腿短,新的涡桨发动机还在慢慢普及中,所以活塞发动机运输机还是世界主流。那些落后地区,下个世纪用活塞机运输机也不少。
“我们得选一款活塞发动机作为核心,要做好至少用20年的准备。”赵易三人早有计划。
最后试了一圈后,还是选择了r1830。
“r2800虽然安全耐用,但我们已经不值得用活塞机重新造双发和四发运输机。美国人战后也没有用这款双黄蜂发动机造新运输机,早就准备着要用喷气式发动机来代替了。r2000发动机是r1830发动机的功率放大型,只要我们掌握了r1830,慢慢升级换代就行了。”这方面李衡是专家。
“只一款主打发动机行吗”这样的问题,赵易和叶关都不会问,问的是李衡下属的那些当代专家。
“行,怎么不行”李衡早就规划好了,只是一些机密不便向一般人解释,对赵易和叶关时却说的详细,“一台r1830发动机可以作为运5改型的动力。两台发动机可以作为c47运输机的动力。四台改进型可以作为c54空中霸王的动力。这三款运输机可以军用,也可民用。载人的民用航空用到六十年代也没问题。
b24解放者轰炸机的发动机就是用r1830。b17轰炸机换装也没太大问题。
联合公司的by卡塔琳娜水上飞机也是这款发动机,以后我们水上飞机用这款,至少能撑上十几年没问题。
我们的b25轻型轰炸机可能有些不合适,但英国人的那些轻型轰炸机可以装备这款发动机。再说,轻型轰炸机也很快用上了喷气式发动机,活塞发动机的轻轰也很快淘汰。倒是我们的环境和地形,比较适合螺旋桨轻轰。我打算以后造一款类似ov10野马多用途战机那样的,两台r1830也够用了。”
李衡一番规划,先锋军的未来航空体系就算顺着r1830这款发动机蔓延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