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军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自然有下面的大臣去负责。
重文轻武,是大多数朝代都逃不过的一个轮回。纵观史书,不管是开国之君以武起家的,还是继承前人而来,当历经几代后,皇朝总会走向一个重文轻武的道路,武将话语权渐轻,慢慢绝迹于朝堂,取而代之的是日益膨胀的文官集团。
这里面有历史的必然性,以及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个后果,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概括的。
但是,也许因为曾经的经历,惨痛的教训告诉他,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武力保障自己是危险的。
最起码一个山匪横行的国家,连民众最起码的出行的人生安全都不能保障,何谈国泰民安。更不用说北有柔夷,南有未收复归心的少数民族政权,一直纷争不断,还有来自海上的威胁,海寇嚣张。
兴朝并没有到可以按甲休兵,将军马放南山的地步。哪怕兴朝真的做到了强盛一时,放弃保护自己安全的力量,以为无敌就可以放松懈怠都是愚蠢的。
没有实力的富足,只会成为他人垂涎的肥肉,饱受欺凌。
封宴期望的皇朝,是有汉的气概万千,犯我疆域者,虽远必诛;有唐的包容开放,万国来朝,赫赫巍巍;更有宋的富足,民间娱乐发达,百姓精神生活丰富,百花齐放;
他心目中的国家,当是文武并进的,文官治理内政,武将固守家国,皆无殊异。
不为皇则已,一旦为皇,他不想辜负了这个位子。
而且,说句实话,谁人没有扩展疆域版图的野心,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句话的霸气侧漏,是个男人都会热血沸腾地想上手实践一番吧
要知道,海外还有广阔无垠的土地等着人去征服呢,不怕兴朝人多,就怕人不够多去移民。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武力去支撑的。
而今的兴朝并没有武举一说,军中将领要不是祖上就是开国大将,家中世代军职,有自己的练兵之道;要么就是起于微末,在军中苦熬得以脱颖而出,走的是野路子,打战靠的是天分和经验;
你何曾见过如遍地书院般,有专门为有志从军的人开设学堂的
这当然并不排除也许学武比学文更需要天赋,更辛苦,更危险。
但是,封宴培养的本来就是一批普通的军官,他们比士兵更懂得思考,更专业,更渴望建功立业。
同时,也给有志于从武的人们一条出路,世道并不是只有学文才是高贵的有前途的。当官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把那当作是一项特殊的职业,而不是逐利的趋于功利性的,职业有高低,然而无尊卑之分。
这太过理想化了,不过封宴想没关系,他不想重生也重生了,没想过当太孙也当了,将来说不定还会是皇帝,他这一辈子本来就是白赚的,那就尽量做些有意义的事呗,还有很多时间去慢慢实践。
没有回答陈清润的问题,封宴转而道“知道柳馆主此次上京所为何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