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没有人愿意以那样的状态活着,想想那个画面都能感到恐怖。
这段话的意思,其实也就是在解释大家对于极限跳水的一些误区。
事实上,很多人都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那就是在超过一定高度的情况之下跳水,死亡几乎不可避免,因为再他们看来,在超高度的情况之下,跳水就相当于撞击水泥,那样只会死的不会太死。
所以在这项极限跳水运动的挑战中,大家玩的高度一般都不会太高。
其实,之前也有人做过这边方面的实验,还有一些记录被留下来。
danakunze在1983年圣地亚哥的海洋世界创下了172ft的记录,随后oivierfavre在1987年跳了54,schaer在2015年跳了59米。观察这些视频你可以发现,他们都是以脚先入水的方式进行的,也没有人入水后失去意识。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连意识都没有失去,算什么死亡标准,人类可以跳的更高
除了死亡标准,还需要考虑极限跳水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那就是入水的姿势。
关于入水姿势的讲究就更多了,那么哪种姿势入水冲击力最小呢也有人做过研究,入水时的冲击力和物体在浸没时的匀速运动中收到的阻力并不一样。
根据高中所学的物理学知识就可以知道,水的密度越大,入水速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大,冲击力也就越大。冲击力越大,那么瞬时加速度也就越大。所以在入水姿势无法影响到水的密度和入水速度的时候,那么首先要考虑接触面积最小的姿势。
这样一来就只有两种入水姿势了身体笔直头先入水或脚先入水。
人的脚比手更能承受冲击力,虽然手握在一起能形成更小的接触面积但头会更早入水,综合成功率和安全系数考量,在极限跳水的时候最好还是选用脚入水的方式。
除了这些以外,当初尾崎选择这里当终极信任的原因还有几点。
一个是天使瀑布的超高位流水,导致出来的结果就是,在瀑布流水到达水潭的时候,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泡沫。
平时如果有关注跳水运动的话,或许会注意到,跳水运动员训练时水池底下经常加人工气泡。这就是流场状态,这样的状态能够降低水的局部密度而减小冲击。
天使瀑布刚好拥有这样的先天条件,并且远胜于跳水运动的泳池,当初尾崎选择这里肯定是考虑过的。
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这里有风,越高的高度,风越大。而风能够形成强大的空气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李方下落的速度,就像高空跳伞一样,并不是第一时间就开伞的,而是靠着风的阻力,在到一定的高度才会开伞。这方面,李方有丰富的经验,哪怕只是有一点点影响,也能够为他完成挑战增加一定的成功率。
李方知道,系统绝对是做了评估的,知道自己如果要做这个终极任务,大概率是不会出事的,小概率的受伤还是有可能的。不过凭他现在的技巧,他能够让自己最小化的降低受伤的风险。
他现在所考虑的就是受伤估计是在所难免了,就看受伤的程度会怎样了。
李方一时间陷入了思考中,古天明以为他是体力消耗太多,正在休息,也就没有过来打扰他,而是通过手机看着下面五人的攀登情况。
下面五人也已经攀登到大概4分之三的位置了,应该用不了太久,就能成功登顶。如果再晚一些的话,太阳照射下会更热,对他们的考验也会更大。
40分钟后,五人相继的成功登顶,李方也上前帮忙。众人休息闲聊间,李方更加的确定了心中的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