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实验室的全息投影上,不再是荆棘缠绕的两个选项,而是一个闪烁着幽蓝色光芒、结构极其复杂的拓扑模型。
它像一个不断自我折叠、嵌套的克莱因瓶,又像一个精密到分子级别的囚笼。
周珂蕊站在模型前,脸色苍白但眼神灼亮如星火,她的指尖不再颤抖,而是稳定地引导着数据流。
“会长,‘折中’不是妥协,是融合。”
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清晰,“我们称之为‘拓扑隔绝接触与定向湮灭’方案。”
她指向模型的核心部分,那里模拟着一个被幽紫光芒侵蚀的空间:“核心目标不变:理解‘奥米茄碎片’的规则机制,同时确保其彻底毁灭。”
“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如何‘接触’而不被污染,如何‘毁灭’而不失控。”
“方案核心一:‘克莱因瓶’特遣队。”
她示意林寒出声,这个年轻的工程师立刻上前,展开他设计的防护服结构图——那正是模型的外壳。
“林工的‘克莱因瓶’拓扑结构防护服,不是简单的物理隔绝,而是利用现实拓扑扭曲,在接触者周围形成一个逻辑闭环的‘信息孤岛’。所有进入‘孤岛’的规则病毒模因,理论上无法向外传播或逆向感染,它们在闭环内自我循环、消耗或……被观察。”
张院士接口,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是的!我们结合了量子退相干模型的最新修正版,在‘孤岛’边界制造强大的信息熵增壁垒。”
“不是阻挡,而是让任何试图穿透的规则信息瞬间‘稀释’、‘失效化’,就像一滴墨水滴入沸腾的开水,只不过代价是防护服本身极不稳定,能量消耗巨大,且穿戴者……自身的信息结构也会受到强烈冲击,意识可能被‘孤岛’化,产生不可逆的认知隔离。”
“方案核心二:‘烛龙’之眼与‘奇点’之牙。”
周珂蕊指向模型连接外部的一个光点。
“我们利用‘烛龙’核心在亚空间的残余锚点,建立一条单向、超维的信息传输通道——‘烛龙之眼’,特遣队在‘孤岛’内接触获得的一切数据,无论是否被污染,都将通过这条通道实时传输出来。”
“这个通道本身是‘只读’的,断绝了反向污染的可能。”
“同时,”她的手指移动到模型外围一个旋转的、代表毁灭的黑洞奇点,“在udf-7243引力透镜的关键节点,预设一颗‘奇点炸弹’——‘奇点之牙’。”
“这颗炸弹的引爆,并非由外部定时或手动触发,”她深吸一口气,“而是由‘烛龙之眼’传输回来的特定关键数据流自动触发!”
“触发条件呢?”
陈麟沉声问,目光紧紧锁住那个旋转的黑洞模型。
“两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引爆。”
周珂蕊语气斩钉截铁,“第一,传输回的数据成功解析出‘规则病毒’的核心逻辑悖论或明确弱点,意味着我们获得了‘中和’它的钥匙,此时立刻引爆,彻底清除污染源,防止其利用我们的解析进行反制或变异。”
“第二,数据传输流检测到‘孤岛’防护即将崩溃,或特遣队员意识即将被彻底转化、湮灭的临界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