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总署,第七星港扩建项目,第三期工程款支付异常。”
另一名“算盘”紧接着报告,“支付节点提前三个月,收款方账户在款项到账后24小时内,分十七笔转入十七个不同个人账户,其中三个账户持有人已被列入张宏宇案关联人名单。”
后勤总署长的脸色变得像死人一样灰白。
“星港运营,贵宾休息室年度维护费用清单,”第三位“算盘”的声音响起,“单次清洁费用标注为20万红龙币,经比对同期其他星港数据及市场报价,虚高约1500%。”
“关联支付凭证模糊不清。”
现场的众人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此时他们都是在等待着最终宣判的罪人。
只是相比较于张宏宇罪名轻一些而已。
一条条,一项项,精准、冷酷、铁证如山。
数据不会撒谎,在“金匮”的算力和专业“算盘”的解析下,任何巧妙的伪装和复杂的嵌套都无所遁形。
简报室内只剩下审计专家冰冷的汇报声和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当初步筛查指向明确的嫌疑对象时,内务部的“清道夫”行动了。
无需多言,一个眼神示意,两名被点名的官员就在同僚惊惧的目光中被无声地带离简报室,押往“裁决者号”上临时设立的“黑石”标准审讯室。
审讯室内,环境与总部“黑石”中心类似,隔绝一切信号。
冰冷的神经采集头盔戴上,无形的“逻辑悖论审讯仪”启动。
“解释epc-7742合同的价格异常。”
审讯者的问题直接、尖锐。
嫌疑人:“那……那是特殊定制型号,包含额外……”
审讯仪瞬间捕捉到逻辑矛盾点下的脑波剧烈波动,发出低沉的嗡鸣警示。
审讯者声音更冷:“‘金匮’显示,该型号为标准量产货,供应商背景你知情吗?”
“我……我不太清楚
嗡鸣声更响,脑波图谱显示出明显的欺骗特征。
审讯者:“最后一次机会,谁授意你签批的?好处是什么?”
在铁证和审讯仪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下,心理防线崩溃往往比预想更快。
崩溃的供述、悔恨的眼泪,与张宏宇当初在总部“黑石”中心的情景如出一辙。
口供被完整记录,成为证据链上新的、沉重的一环。、
“裁决者号”只在昆仑港停留了五天,而这五天里共有三名高级官员被直接逮捕,押回总部候审;七名中层管理人员被停职审查,接受进一步调查;超过二十份可疑合同被当场废止并立案。
所有涉及张宏宇案的关联账户和资产,无论藏得多深,都被再次梳理、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