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130章 挽民不挽明

第130章 挽民不挽明(3 / 4)

袁应泰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担任地方官颇有政绩,平心而论,此人是东林党中为数不多的干才。

袁应泰任临漳知县期间,筑长堤四十里,捍御漳水;调繁河内穿太行山,引沁水灌溉农田数万顷。

出任淮徐兵备参议期间,发生大饥荒,设立粥厂救济灾民。

因为动用额外税、马价银数万两赈济灾民,被言官弹劾“擅移官廪”,辞官而去。

熊廷弼去职后,朝廷派他经略辽东,是朝廷用人的一大失误。

无论从哪一方面,袁应泰都无法与熊廷弼比肩。

他可以做一个好的地方官,却难以胜任辽东经略这样的统帅。

历史上,袁应泰不顾部下劝阻,放蒙古降兵入城,后来被后金里应外合,破了沈阳。

袁应泰倒颇有骨气,退守辽阳,后金兵攻入城中后,他身佩官印宝剑,在辽阳东北看花楼自缢而死,仆人唐世名不忍他主人尸首落入后金兵手中,在城楼举火自焚。

两位监军和御史也在辽沈之战中殉国。

后人这样评价袁应泰督辽

熊廷弼在辽持法严,部伍整肃,袁应泰以宽矫之,用兵非其所长,规划颇疏。1

简单来说,袁应泰不懂用兵,缺乏规划,对外番过于宽容。

刘招孙对这些历史细节了解不多。

他只当袁应泰是个东林大佬,不知此人平日收刮可多少民脂民膏。

“熊蛮子经略辽东,花费皇上百万内帑,据说熊经略雅好美食,单是厨子就有十几个,康监军为何不把他们找来,也让两位监军尝尝手艺。”

袁应泰推开鸭舌羹,脸上流露出一丝厌恶之色。

旁边坐着的监军何廷魁和崔儒秀听了这话,只是赔笑,其余众人也嗅到了火药味道,都不敢说话。

两个辽镇将官挥了挥手,唱杜十娘的戏子连忙退下,周围几个服侍的歌女丫鬟也远远离开。

康应乾赔笑道

“下官亲眼所见,熊经略为官清廉,食不重味,除了官服,连锦衣都没几件,不知这些京师谣传,是哪些言官乱说的。”

康应乾说罢,转身给袁应泰满上酒,袁应泰将手掌挡在酒杯上。

御史张铨见他扯到言官,阴阳怪气道

“康监军此言差矣,空穴不会来风。我等言官御史,有风闻言事之权,岂能畏惧权势,遮遮掩掩朝中早有议论,说熊蛮子以辽饷自肥,在沈阳滥杀辽镇将官,吞没辽饷,想必这些传言也是有根源的,可惜现在熊经略下落不明,皇上给他的百万内帑,到底花到哪里也无从查起”

刘招孙怒火焚天,熊廷弼尸骨未寒,便被人这般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攥紧拳头,也不管什么接风不接风,准备拎起这御史先揍一顿再说。

康应乾连忙道

“熊经略经略辽东半载,为保全辽沈,可谓殚精竭虑,最后被建奴残害,悲壮殉国,辽人都是看见的,熊经略尸骨未寒,张御史这般胡说,不怕遭报应吗”

张铨见有人开口为熊廷弼说话,顿时兴奋起来

“哈哈,京师都说,熊经略在辽东有位忘年小友,少年英雄,得了熊蛮子不少好处,银子或许也有吧,康监军,你在辽东监军多年,当比本官更清楚知道此事”

康应乾见退无可退,霍然而起,怒道

最新小说: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靳总的隐婚甜妻又上热搜了 末世后,偏执狂大佬她洗心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