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静的话音刚落,立刻得到了另外几位平时与她立场相近的副主任和处长的附和。
“李主任说得有道理啊,现在民意汹汹,硬顶不是办法。”
“是啊,肖主任,我们要考虑执法工作的社会效果。有时候,迂回一下,效果可能更好。”
“平台经济是新生事物,发展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应该以引导和规范为主,处罚不是目的。”
“我觉得冷处理是目前最稳妥的方式,等这阵风头过去了,再慢慢梳理。”
一时间,会议室里充满了主张“冷处理”、“柔性执法”、“顺应民意”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劝退”氛围,仿佛如果肖剑坚持依法处理,就是不顾大局、不识时务、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根源。
肖剑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会议桌的木质表面上轻轻敲击着,节奏稳定,看不出他内心的波澜。
他注意到,也有几位负责具体调查的同事眉头紧锁,欲言又止,显然对李书静等人的主张并不完全认同,但在这种“主流”意见面前,似乎有些犹豫是否要站出来反驳。
李书静看着肖剑沉默不语,以为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便又加了一把火,语气更加推心置腹:“肖主任,我知道您坚持原则,一心为公。但是,我们身处其位,有时候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因素。
上级领导要求稳定,公众情绪需要安抚,平台也需要生存空间。如果我们一味强硬,很可能导致多方皆输的局面。适当的灵活变通,不是放弃原则,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原则,实现更大的公共利益啊。”
她将“公共利益”和“稳定大局”的帽子扣了下来,试图彻底说服肖剑。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变得更加粘稠,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肖剑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
是顺从这股“息事宁人”的建议,暂时退让,平息风波?还是顶住来自上级和内部的巨大压力,坚持依法办事,哪怕可能引发更大的舆论反弹?
肖剑的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逐一扫过李书静等人,那眼神锐利而清明,仿佛能穿透一切委婉的辞藻,直抵问题的核心。
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瞬间打破了会议室里寻求妥协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