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ai行业做了5年的工程师,我敢说小蓝那套核心逻辑,和三年前前沿算法研究基金会公布的原型高度重合,连参数调整的痕迹都没藏好,这还能叫‘自主研发’?”
“难怪深蓝之前一直躲着不公开技术白皮书,原来早就心里有鬼!现在被律师函锤了才出来装无辜,这种公司就该被全球科技企业联合抵制!”
“之前还觉得华国ai发展得快,现在才知道是‘抄得快’?别拿‘专利边界模糊’当借口,真有实力怎么不敢正面回应指控,只会躲在公关后面删评论?”
“我之前还为了看小蓝和柯白对弈充了会员,现在感觉像吃了苍蝇!深蓝必须给所有用户退款,更得给被侵权的基金会道歉,不然这辈子都不会再碰他们的产品!”
“开源社区真的要小心了,这种公司说不定早就偷偷扒了开源代码改一改,就当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以后谁还敢把成果放出来,生怕被这种‘小偷’盯上!”
“看tube上那个之前吹小蓝吹得最狠的博主,现在发视频说自己‘被欺骗’,我看他根本就是收了钱恰烂饭!当初夸得多卖力,现在脸打得就多响!”
“建议m国法院直接冻结深蓝的资产,让他们知道侵犯知识产权的代价!不然以后全世界的科技公司都学他们,谁还愿意花钱搞研发,都去抄不就完了?”
几家原本与深蓝集团接触密切、探讨技术合作的国际医疗器械公司和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发来了“暂缓合作,等待事件澄清”的邮件。
一家全球顶级的云计算服务商,也“适时”地通知深蓝,原定于下周进行的关于提供更大规模算力支持的谈判“因内部流程调整”需要无限期推迟。
甚至连一些之前争相报道深蓝的国内媒体,此刻的语调也变得谨慎起来,大多只是客观转述了诉讼消息,不再有之前的褒奖之词。
就在国际舆论风暴愈演愈烈,并通过各种渠道零星传入国内网络之际,最初的反应并非滔天怒火,而是一种茫然的错愕和下意识的抗拒。
最初只是在一些科技论坛和社交媒体的角落,出现了零星的帖子:
“等等,我是不是看错了?外网都在传深蓝被告了?说小蓝是抄袭的?”
“真的假的?m国那边发来的律师函?‘前沿算法研究基金会’?这名字没听过啊……”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小蓝的实力是实打实的,赢了柯白那是全球直播,做不了假!”
这些帖子起初并未引起大规模关注,甚至被一些网友当作谣言举报或嘲笑。毕竟,深蓝集团和小蓝在国内的形象正如日中天,是民族科技的骄傲,这种突如其来的指控,对于许多沉浸在自豪感中的国内网友而言,显得极其突兀且难以置信。
然而,随着几家国内权威媒体开始转载或编译外电报道,消息如同冰水渗入沸油,瞬间炸开了锅。
薇博热搜榜上,#深蓝被控专利侵权#的词条如同坐了火箭般急速攀升,后面紧跟着一个鲜红的“爆”字。词条下的讨论区,在几分钟内就被无数条评论淹没。
“我靠!一大早醒来看到这个,我人傻了!”这条评论在十分钟内收获了上万个赞。
“开玩笑呢吧?小蓝是抄袭的?这比告诉我太阳从西边出来还离谱!”
“那个什么基金会,之前根本没听说过,看我们深蓝和小蓝火了,就来碰瓷要钱是吧?m国佬的传统艺能了!”
“我不信!深蓝的技术团队那么强,需要去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金会?这肯定是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