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了这么多年,资金没准备好?”
于是面对老板这种不太积极的态度,田妮努力的寻求解决办法:
文艺片的成本虽然低,但两部一起1亿也是个很紧张的数字,这代表电影投拍的周期不能太长,因为机器和人力每天都在烧钱。
葛曼现在已经是减产的状态,选剧本非常严格和挑剔,万一有个闪失就晚节不保了。
乐言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我6月份要进其他电影剧组。”
虽然文艺片的成本投入不高,但从资本家手里拿钱没有这么容易,需要一层一层的评估和一次又一次的等待,而这其中是一环套着一环的,钱不解决,演员和场地都不能落定。
除此之外,她想不到第二个可能性了。
叶新纯抽空看了她一眼:
“什么事儿?”
“我开始也没弄明白。”田妮推了下眼镜,“但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田妮并不知道叶新纯此刻的心理活动,见她表情突然冷了下来,谨言慎行的说:
彭一伟在过去的2个月里,不知多少次向他提起要二次合作。
巨星现在的导演团队空前壮大,但还是偏商业片为主。
叶新纯停下手头的工作,扭头看着田妮说:
“葛曼还是对咱们公司的资源不放心,即使让乐言参演也不够,她想把彭一伟一起拉下水,拍这部电影。”
“哎呀,你俩别吵了。”葛曼大喝一声,一手指一个,“我来攒局,彭一伟,你和巨星的人见一面。”
冷不丁听到这两字,控制不住笑了出来。
彭一伟这段时间忙的像个小胖陀螺,的确是拿出了大小伙子时的冲劲儿在做事情。
这些巨星怎么能满足呢?
彭一伟是个很怀旧且不喜欢接触新事物的人,所以他的制作班底很少更替,剧本也习惯性的围绕一個人打造。
但外国人做事严谨,规矩多,想要一两个月内拿到钱非常困难。
但觉得我是土财主,想从我身上敲一笔是绝对不可能的。
她算了好一阵子,才对田妮说:
田妮一阵语塞。
而且有乐言这个中间桥梁在,双方沟通效率会快很多,行就行,不就行不行,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其次,还要和彭一伟团队进行快速的磨合。
这件事田妮很早之前汇报过。
乐言答应的痛快,彭一伟却扭捏了起来:
“巨星太商业了,剧本这一环就过不去,他们很可能要逼着我改,而且和巨星合作一定会整出很多复杂的事情我这部片子想要拍得纯粹些,不想耗费精力在其他方面。”
“你别这么悲观,我们公司现在不一样了。”
“你们公司再不一样也是要赚钱的,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彭一伟抓了抓挠门,言辞闪躲:
“事发突然,临时启动的。”
怎么把她安排出去了?
在田妮准备离开之前,叶新纯再次开口:
“让乐言跟着一起去。”
新一代们要找机会尽快登上舞台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