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的时候完善为:天命道德。
汉武帝的时候则是:谶纬天命道德。
一直到这里,中国历代彻底完成“天命”概念的闭环。
然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儒学者,开始在天命概念之中,加入道、佛,“天道”概念在魏晋南北朝出现,最开始就是用来造反用的,后来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太拉跨,宗教下移,雕版印刷术开始进步,寒门大量出现,天道就堂而皇之被抬上来应对世家大族了。
然后儒释道三家在唐代大发展,再加上唐代皇权打击山东世家,以至于山东世家被迫投资了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导致了残唐五代的出现。
战争破坏伦理,也让更多世家破落,更让寒门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残酷洗牌之后,在宋代昌文三百年,儒释道三家合流,于是“天理”这个概念出来了。
至此,中国政权合法性就变成了。
天道公平,天命公正,天理公开的铁三角。
在辛屈看来。
天道公平: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世人八苦皆有,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天命公正:百姓要的只是有口饭吃,你不能让百姓吃饭,那你就等着被车翻吧。
天理公开:四书五经科举取士是登天梯,九年义务教育马列主义也是登天梯,阶级上升通道哪怕再窄,也必须保留,否则拖下去,就别怪你麾下能人投奔他国了,然后国家逐渐走向衰亡了。
这三个概念,共同围绕在“治世、道德”这两个概念上。
这是一杆称。
治世与道德,必须平衡。
否则任何一个地方偏颇,就会影响“天道”、“天命”、“天理”这三个中的任何一环。
辛屈制定的礼法、宗法、律法,就是用来对应天道、天命、天理的。
他作为真正见识过未来的人,很自然就会将他知道的东西套到这个时代。
然后他缔造的大部分系统,虽然经过本土化,可追根究底,这是一套进步的构思,燕国自然而然开始对四周邦国、部族进行虹吸。
并且三法的传播,也是华夏化的一环。
也正是如此,墨徐无他们这些跟燕国最早接触,交集颇深的人,最是能看得懂这些部族发生了什么。
同时墨徐无也明白,随着石敢当喊出了东极青华大帝的名号那一刻,他的长生天神话就完蛋了。
燕国在武力上已经压制了黑衣肃慎。
只要东极青华大帝的名号传扬出去,东北的其他长生天,很快就得洗牌并且接受燕国的封神与兼并。
因为这已经不是燕国第一次做了。
燕国已经用这样的手段,消灭、兼并了数千神明了。
燕国是多神系统不假,但燕国有完善的封神谱系,有劝人向善的功德制度,有死后封神的功勋制度。
天地人三界,不过就是世间生灵交感轮回之所。
与其研究那么多成神之法,不如想好现世的日子怎么样才能过得更好。
蒙昧还是存在,但燕国上下,普遍更现实与功利。
这不对于统治者来说,不算太好,但他对于统合国家来说,还是很有优势。
比如现在的墨徐无,青眼看到了四方全是燕国的盟友与势力范围。
他是能看到一条生路——向北。
还不等墨徐无说话,大地微微颤抖。
所有人脸色骤变站起来,墨徐无更是心底一冷:“走吧。去北方。他们不会给我们活路的!”
众人不疑有他,纷纷上车上马,朝着北方逃。
很快,他们越过木河,抵达外兴安岭的密林。
追杀他们的人还在逼近。
直到进入了一座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