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车马、服装、绶带等等。
而随着燕国的底层翻身,他们暴富之后,第一个想法肯定是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
而等级森严的限制,僭越自然是不敢的,但在规制之内,门面怎么也得装点起来。
所以,随着一批人卷起来,贫苦的人也被迫卷起来。
因为你不卷不行,民爵上学,是必须的。
不上学,一辈子是个民爵,将无突破大夫爵的可能。
辛屈收紧燕国的爵位上升通道,并不是真的堵死了,而是加了强度。
之前,你和你的祖宗合力砍五个甲首,那你就能升迁到士大夫,正式破入地方中产阶级。
但现在不行了。
士大夫是需要入朝述职的,每十年必须来一次。
要求他们十年一次入朝述职,并不是单纯的让他们来旅游的,而是考核他们的能力,还有对一些伤残老兵的慰问,以及传达中枢的最高指示。
最后才是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是繁华,国家有多强大。
同时这些士大夫,是可以参与门下省单独考核的。
十年一次,考中的士大夫,会留在京中观政,同时作为顾问存在。
换而言之,士大夫,是潜在的地方诸侯,同时也是能给燕国政治提供一定助臂的士绅。
士绅这玩意儿,是必然会出现的。
因为国家政治机构,用的时间越久,就会越发臃肿。
所以燕国这边的士绅,就是未来的天子——百姓之间的中间层。
辛屈是以军功爵制度激励国民,那么就得拿出配套的制度,让固化地方的中间层,拥有说话的地方。
不然鬼知道这群人会搞出什么事情来。
同时十年一次入朝,也代表了他们脱离了地方,只要脱离了地方,那么辛屈手中的一些特务机构,也就能派上用场了。
总之,对于子旬来说,燕国现在的体系正在不断转变。
想到这里,他吐出一口浊气:“罢了,还是多学多看吧。我的治下也有不少的问题来着。”
子旬仔细想着他面对的问题。
虽然燕国这边有打造模范前线的感觉,但其实更多是让底层与外来人,看到跟着燕国混,日子能过得更好。
而自己治下,郡县制已经铺开了,但地方上的叛乱还是不少。
他大体也能察觉出来问题原因。
那就是,郡县制的出现,夺走了地方诸侯的固有特权——外交、军事、商贸这三个特权。
在没有郡县之前,大邑商的诸侯,都是自己玩自己的,这三样关系邦国安全的东西,一直都是各个氏族、诸侯自己一言而决。
我想跟谁好就跟谁好,我想打谁就打谁,甚至我想跟谁做买卖,就跟谁去做买卖。
但现在没了。
郡县统括地方,地方必须听从郡县命令,郡县重新划分各家地盘,在每个诸侯之间插入自己的势力,将各个诸侯区隔开来。
相当于变相限制了他们的疆界,然后外来的商旅跟他们做买卖,还得被这群郡县官吏抽税。
然后他们就得花更多的钱,来买东西。
再加上大邑商这边的诸侯教育,其实一直走的是巫神这一套,他们喜欢跳大神来解决问题。
但也正是跳大神,总会有一些人会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