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幽燕腹心,天下重镇,当真是被辛屈修得雄奇。
暗暗感慨了一句,他目光落在西侧,第一眼就是绵绵牛羊与商队正在进出城市,然后阡陌纵横的村社与水道。
这里是燕国最先开发的地方,甚至还能看到昌平的陵墓区,那边葬着辛屈的父母。
“祖陵”二字,明晃晃写在陵墓边角,也介绍了这里的来历。
子旬啧啧两声:“我记得姚姓似乎是合土掩埋为墓,辛屈有必要给他父母修在山上吗?”
“这上边是陵庙,专门负责祭祀的地方。”子平解释说,“辛屈很重视孝道,他发迹之前,父母就已经过世了。
他能做的,自然只是给父母身后事办得漂亮,同时个父母祈福。”
“那这个太庙呢?”子旬指着祖陵前的坡上,一座正在建设的大庙,让他疑惑,“城内不是已经有一座太庙了?”
“不一样。”子平如是说,“祖陵之前,为郊祀太庙。而城内的太庙,则是祭庙。
郊祀太庙,是重大时节才会动用。
比如死去的祖先,逢五生辰,逢十忌日。
又或者国君有所感念,梦见了祖先,还有就是新旧国君更迭之后的第一次祭祀,除了天地日月,江山社稷之外,就得来这里告祭祖宗,宣誓自己接任了。
而这里头的太庙也是有讲究的。
里头国君死后,后嗣奉祭,但鉴于国家传承日久,国君会一大堆,因此辛屈不想子孙将时间全部浪费在祭祀上,于是礼法规定,国君九庙,王公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及百姓,祠堂以拜。大夫可独楼供奉,百姓只能连屋设祠。
这样一来,差不多两百年,才会住满九庙。
而满员之后,则按照庙号与入庙奉祀的时间安排。
即祖有功,宗有德。
辛屈给他父亲为追封为仁祖,他的母亲为仁祖王后。
同时还追封了他祖父为安祖,他的祖母为安祖王后。
他的曾祖父为康祖,他的曾祖母为康祖王后。
然后你就能看到,他的祖父排位居中,曾祖居左,父亲居右,然后他死后,他的神位就得放在曾祖这一侧,他的嗣君死后就放在右侧。
这叫昭穆制度。”
“这不就是燕国宗法的祭祀之法吗?父子、远近、长幼、亲疏。”子旬一下想到了辛屈之前折腾出来的宗法,上边连燕国的祭祀规矩都有要求。
“是,所以,这一次的补充,算是连礼法也定下了。”子平如是说,“因此配合昭穆的就是祧庙。
祭祀的位置有限,而后世之君与前面祭祀的祖宗血缘也远了,必然不会太过尽心。
与其留给子孙为难,辛屈干脆下令,只要不是于国有功的国君,都可以在位满之后,迁入祧庙。
就不用着重祭祀了,只需要逢年过节点一些长明灯即可。
而他的父亲、祖父、曾祖这三世,都没有当过国君,所以大概率是第一批被祧的。”
子旬听罢,眉头几次皱伏,然后问道:“你说,我们能学吗?”
子平闻言迎上子旬的目光,片刻之后微微颔首:“这能处理掉九世之乱的遗毒。除了有功的先王,其余的可以用祧庙的形式处置。
这样一来,我们祭祀的规模,也可以压缩下来。
尤其是,人牲。”
子旬陷入了沉思,并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自然挪开,看到了延庆、大同这些城市,然后一路看到了宁夏。
“还真是……塞上江山啊!不知不觉,他与我们之间,只能有一个能存在这个世界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