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依孔侍郎的意思,这些人都不该杀?”
“自然不该杀。我等身为大明臣子,若是连这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他有些忿忿道。徐骥轻哼一声,也不接话。径直离开。而在另一方站着的六科官员,更是已经到了怒发冲冠的地步。
早朝还有一段时间,奉天门前成了他们的演说场地。兵科给事中,时光亨当初也是参与弹劾杨帆一事最起劲的人物。此事手背拍得啪啪直响,喝声震天,道:“此等不忠不义之人,圣上竟然不与严惩,还要封赏,难道还有天理吗?”
“老夫早就递交弹劾奏折,里边将凌河伯杨帆犯下罪条悉数罗列,当初游街闹事,老夫就启奏要诛杀此人,没想到这个祸害毒瘤,遗留下来。现在酿成山西惨案,实在是悔不当初啊!”
“时公说得正是。今日若不诛杀此人,我等真的愧对圣上,愧对社稷,愧对大明江山啊。”一边同僚应声和道。
徐光启抱病多月,礼部尚书一直由黄士俊担任。此时六部尚书,齐头站在奉天门前。兵部尚书已经由原先的右侍郎詹城升任。关宁防线如今算是稳固下来,孙承宗也打算下一步动作,已经提前向朱由检请任蓟辽总督,赶赴锦州参与兵事。
詹城作为孙承宗的下手,能够接替孙承宗的位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黄士俊与詹城年轻时候便是至交,同年入仕。闲谈间,也是格外随意。
“邵芳,今日朝上若是谈及革除凌河伯爵位,你莫要多言。”詹城想起一年前,当初孙承宗提醒他,不要理会杨帆封伯一事。好在他听了。那些没听的,跪在殿外的也好,朝堂上与杨帆争执的也罢,都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黄士俊问道:“友宗何出此言?”
“老师一年前就说了,凌河伯的锋芒,不可能收敛的。”
黄士俊冷哼一声,道:“友宗此言未免有讨好之嫌。你要清楚,现在是他杨帆做错事,难道这样了,还要我等忍气吞声,不准批驳他?那还有没有王法了?”
历来都不缺反对的人。这些儒士,都有自己所为的傲骨。诤臣,每个朝代都不缺。他们敢以死明志,也正是有他们在,即使是王朝危亡之际,也有人敢呐喊。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如果一个朝代,连这样的诤臣都没有了,那这个朝代就算是真的完了。杨帆从来对事不对人,即使当初登朝堂而怒斥群臣,也不是因为他们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而斥责他们。(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