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国内只要是有名有姓的实验室,都接受了炎黄集团和国家共同发起的半导体发展基金的资助。
虽然这只基金是由国资委下属的央企中金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执行管理事务,能保证最大的公平性。
但是,炎黄集团是最大的出资人,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小卿总在避嫌,也避免落人口实。
此时,卿云抬起头来,望着刘浏郑重的说道,“对了,发《材料科学与工艺》,不要发其他的地方。”
刘浏闻言顿时呆了,他想了半天才想起这份期刊是什么,而后不确定的问着,“北核四区这是什么操作”
卿云解释了一句,“那是工信部和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
说到这里,他嗤笑了一声,“我们华国的标准,发国际上去做什么让他们学吗”
别的不说,至少在氯碱工业体系下的多晶硅制备路径,他便是这个世界的王。
不过这话,把刘浏也是呛得说不出话来。
他不傻,他的专业也是这方面的,所以他很清楚,卿云提出来的方法,确实是领先世界的。
但是……四区……
刘浏的脸都红了起来。
他想说,这人,他丢不起!
他读博那会儿,要是敢发四区的文章,腿都要被导师给打断的。
卿云乜了他一眼,“怎么,觉得四区丢人”
好吧,要不是蜀大的《sat》或者华亭交大的《nano-icroletters》此时还没创立,他也是不想发在四区这个位置上的。
多少确实有点丢人了。
但很可惜,此刻排在《材料科学与工艺》前面的两个国内期刊《材料工程》和《材料导报》,也不过是三区,而且都有商业公司的背景,他懒得去掺和。
《材料科学与工艺》烂是确实烂了点,却是根正苗红的国家部属期刊,也适合发布这种标准。
何况……
他淡淡的说道,“我们把它抬到一区不就完事了。”
做科研的都知道,运气不好,期刊会降级,运气好,期刊也会升级,每年的分区都是动态调整的。
刘浏被他这话给震的说不出话来。
不过想想也是,如果这个所谓的卿云实验室以后所有论文全部发在这个期刊上,那妥妥的一区没问题了。
刘浏继续在实验室做着配合卿云的工作,而卿云也因为有了刘浏的辅助,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其实卿云等的便是刘浏的前来,和刘浏对他的了解甚少不一样,卿云对刘浏的了解可要深得多。
去年的复旦大学史诗级加强,吸收掉的单位包括之江大学半导体材料学院部分力量。
而刘浏正是这个学院的副教授,研究的方向其实和他前世研究的方向趋同。
只是细微上面有所差异,他的研究重心更偏化工应用,而刘浏重在化工理论。
但归根到底,化工这个专业,就是应用科学。
化工后退一步叫化学,往前一步那就多了去了,化工是近现代工业的基础产业之一。
在工业结构的产业分类中,往往把化学工业从重工业中独立出来,与同轻、重工业并列。
这样,工业结构就由轻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三大部分构成。
也常有人把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放在一起,合称重化工业,同轻工业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