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见面之后,母亲才了解到,这个姑娘很不一般,这便让她好看了许多,以往的成见也消散了许多。
最终,她和我那表妹走到了终选,他们中必然一个是我王妃,另一个会是我的侧妃。
我本以为,母亲会干涉此番终选,告诫我要选薛家妹妹。
但直到最终,她没有找我谈过此事。
但彼时世人都认为,会是我那表妹成为王妃,她确实是个很贤淑的女子。
但在终选那日,我怀着忐忑的心,把如意递到了贾萱手中。
我以为父皇母后会生气,可当我看向她二人时,却见他们根本没看我,而是相视一笑饱含深情。
最终,贾萱成了我的王妃,也在多年后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我之后的日子过得很平稳,每天依旧醉心于技术,然后时不时的去乾清宫,跟老头儿表达我的奇思妙想。
也是在此过程中,我也参与到了朝廷军机。
当然,所谓的参与,其实只是旁听,并在私下里给来头儿提建议。
我不傻,不会在几位兄长面前卖弄,更不会明着参与任何事务,除非头儿非要派我差事。
而这个机会,在乾盛二十五年到了,因为与印度区域的冲突,朝廷要安抚地方的百姓。
父皇的意思是让皇家派一人去,而最合适的人选便是我们兄弟四人。
印度地区,条件艰苦,三位兄长都不愿去。
对他们来说,去了好处不多,但坏处却大的很。
一旦离开朝廷中枢,等于是自削一臂,而我却没有这些顾虑。
当我主动请缨,为父皇分忧解难时,我的王妃也愿跟我同甘共苦,一道远赴万里之外。
对此,父皇深为高兴,更是在家宴上当众夸赞贾萱,这似乎让我那几位嫂子不高兴了。
但是,我的母亲却不太高兴,她确实是非常非常的爱我。
我这印度一行,一去就是三年。
在此过程中,我极大开拓了视野,也学会了和各国各族的人打交道。
最重要的是,我可以直接参与军政大事,南洋行都司和南洋诸舰队,基本都直接或间接受过我的指挥。
乾盛二十八年,我从印度返回应天,参加了大哥的葬礼。
我的大哥,我父亲的嫡长子,在这一年病逝了。
母亲痛彻心扉,而我也同样难过,大哥确实很疼爱我。
与此同时,四哥和六哥的争斗,也变得越发激烈起来。
至于我,则是潜行闭门读书,只在老头儿需要时议论军政之事。
或许是因为我走过看过经历过,我的见识却是超过了两位兄长,所以父皇对我也越发倚重。
很快两年过去,时间来到乾盛三十年,这一年我的两位兄长发生冲突,竟在父皇御极三十年大庆前,各自因爆出丑事而被父皇下旨申饬。
转眼三年过去,杨娘娘病倒而后去世了。
杨娘娘原本是贵妃,可因为后宫的一些事端,她被降到了妃位,一直到她死都是如此。
虽然杨娘娘并不受宠,可她的去世还是让父亲郁郁寡欢,即使他已被世人尊为神明。
我猜测,他老人家是感于生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