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轩笑道:“这就叫顺势而为。看来今年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三人相视而笑,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文件上,“绿色”“智能”“创新”几个词格外醒目。会议室里的对话还在继续,每一句都透着对未来的信心,而这些话语,终将化作轧钢厂里更响亮的机器轰鸣,更坚实的钢铁脊梁。
第二天一早,研发部的王博士就冲进周子轩的办公室。“周总,我们的2毫米传感器芯片设计图出来了!您看看,这是电路图,功耗比进口的还低10%。”
周子轩接过图纸,仔细看着:“封装工艺没问题吧?2毫米的空间太紧凑了。”
王博士点头:“我们用了三维堆叠技术,把芯片、天线、电池叠在一起,刚好能塞进去。就是需要新上一台精密封装机,大概500万。”
“买!”周子轩果断道,“下午就走流程,设备到了优先给你们用。对了,耐碱涂层的样品送了吗?”
“刚让小李送过去,”王博士答道,“他说同济的教授等着测试呢,还催我们赶紧出批量生产的工艺。”
周子轩叮嘱:“样品测试完赶紧优化工艺,示范楼下个月就要开始钢结构吊装,不能耽误工期。”
市场部张经理这时敲门进来,脸上带着喜色:“周总,比亚迪那边谈成了!他们不仅把今年的订单加到8万吨,还答应帮我们测试第三代氢基钢材,说如果减重10%,就把我们列为独家供应商。”
“太好了!”周子轩站起身,“技术部的李工呢?让他赶紧把第三代钢材的样品准备好,下周就送过去。”
张经理补充:“对了,他们的采购总监提了个建议,说能不能在他们的工厂附近建个剪切中心,钢材直接加工成零部件尺寸,省得他们二次切割。”
周子轩想了想:“可以,建个剪切中心大概需要2000万,但能锁定长期订单,值!让基建部和市场部一起去考察选址,下个月出方案。”
中午,囡囡在食堂遇到了仓储部的赵主任,他正对着一份报表发愁。“赵主任,怎么了?”囡囡端着餐盘坐下。
赵主任叹气:“智能仓储的无人叉车最近总出故障,厂家说是我们的地面不平,影响传感器定位。可我们测了,地面平整度在国标范围内啊。”
囡囡想了想:“是不是叉车的算法没优化好?我让it部的小王去看看,他对机器视觉算法很熟,说不定能调一下。”
赵主任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昨天叉车上的货差点掉下来,吓我一身汗。小王啥时候能来?”
“下午就让他过去,”囡囡说道,“对了,你们的库存预警系统好用吗?上周我听生产部说,有批原料断供了,差点影响生产。”
赵主任脸一红:“别提了,系统是好用,但我们没及时更新供应商的交货期,以后一定注意。”
下午,周阳在车间巡查时,遇到了正在调试设备的李工。“周董,您看,这是我们新换的国产加热元件,用了半个月,温度稳定性比进口的还好。”李工指着屏幕上的曲线说。
周阳凑近看:“波动范围在±0.5c,确实不错。厂家那边能不能再降点价?我们每月要用500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