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答道:“我们带了预制好的控制柜,现场接线就行,两周能搞定。他们的工程师也想学编程,我让小王编了本教材,用漫画画的,一看就懂。”
囡囡凑过来看:“漫画教材?给我也发一份!我们的老工人肯定也喜欢。”
李工在视频里说:“已经发你邮箱了!对了,他们的厂长想请我们的环保专家去看看,他们的污水处理站总不达标,影响环评。”
周阳接过话:“让孙部长准备下,下周去德国。我们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强项,正好帮他们解决,也能显显我们的实力。”
傍晚,东南亚跨海大桥的项目组打来电话,语气焦急:“囡囡经理,台风要来了!风速可能达到12级,你们的智能钢材能扛住吗?”
囡囡立刻打开监测系统:“张工别急,我们的钢材设计风压是16级,12级没问题。系统已经自动预警,让你们加固临时支撑,你们弄了吗?”
对方在电话那头说:“弄了!就按你们给的ar指南做的,现在心里踏实多了。对了,台风过后你们能派人来检测下吗?我们还是有点不放心。”
囡囡答道:“已经安排了,台风一停,王博士就带团队过去。我们的检测车能在桥上跑一圈,数据全出来,比人工检测快10倍。”
挂了电话,周子轩看着窗外渐起的狂风:“让各车间检查下设备固定,氢基还原炉的氢气管道要多测几遍压力,别出问题。”
设备部刘部长应声:“已经安排了,每小时巡查一次,数据实时传到中控室。”
周阳走到窗前,看着厂区里摇曳的树木:“越是极端天气,越能体现我们智能钢材的优势。等台风过了,把监测数据整理出来,发给所有客户看看。”
囡囡打开手机里的气象预警:“气象局说明天下午台风登陆,我们的应急团队已经备好车了,24小时待命。”
第二天下午,台风如期而至。中控室里,各部门负责人都在盯着屏幕。当风力达到10级时,智能示范楼的传感器数据突然波动起来。
教授的电话打了进来,声音带着杂音:“囡囡!钢材的应力值涨到400兆帕了!要不要停工?”
囡囡盯着屏幕上的曲线:“教授别急,400兆帕还在安全范围。我们的自修复微胶囊在这种应力下会自动激活,等台风过了,裂纹就自已补上了。”
周阳接过电话:“教授放心,我们的钢材经历过12级台风测试,没问题。倒是你们工地的临时设施要盯紧,别出安全事故。”
教授在电话那头说:“都按你们的指南加固了!刚才看了你们的实时数据,比我们的监测仪还准,以后就认准你们的智能钢材了。”
台风过后,王博士团队立刻赶往东南亚。刚到大桥现场,就用检测车做了全面扫描。“周总,囡囡姐,”王博士在视频里说,“钢材应力值已经回落到250兆帕,没有裂纹,自修复系统起作用了!”
周子轩松了口气:“太好了!让张经理把这个案例做成宣传片,重点突出自修复功能。”
囡囡补充:“再采访下项目上的工人,用他们的原话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的几天,厂里的好消息不断:德国汽车厂的样品测试通过,3万吨订单签约;东南亚项目追加2000套预测性维护系统;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100吨智能钢材顺利交货……
这天,周阳、周子轩、囡囡在会议室讨论欧洲合资工厂的细节。
“德国那边催着签合同了,”周子轩翻着文件,“他们想让我们的技术团队常驻三年,年薪开到80万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