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睿智圣明”
“臣等目光短浅,只顾着当下百姓民生问题,却是未曾考虑那么久远。”
“只是”
正襟端坐于年轻皇帝面前的三杨阁老,虽说他三人俱已是过了古稀之年,但现如今,变得极为严肃认真的他们三位,浑身流露出来的那种精神头,令其瞬间年轻了十数岁。
顺天府,乃是京师之地,不比其它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眼皮子底下大大小小的事情,对于历经五朝的三杨阁老而言,掌握得还算八九不离十吧。
皇帝提及到的问题,说实话,其实他们私下也曾有过考虑。
毕竟这些年以来,管辖整个西山之地的宛平县,曾有县令上疏言及过西山秃了顶的区域,待到夏日暴雨节气时,极容易发生山洪灾害,偶有民房被毁及百姓被埋的消息传出来。
只不过,这种不甚起眼的奏疏,就算呈到天子或是孙太后的案前,顶多是被当成赈灾一事来处理,根本不会深究其中的具体原因。
就算他们三位均已猜到或是可以证明这与大规模的樵采伐木有关,但几十年甚至是百余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与他们这几个一只脚已经踏入棺材之人有何相关呢
朝堂为政,操了不该操的心,是很容易犯忌讳的。
然而现在倒是好了,皇帝竟然自己琢磨出来了
身为臣子,尤其对于即将致仕的他们而言,可以不关心死后的身外事。
但人家皇帝为了京师的长久稳固,为了大明朝的社稷着想,肯定得拿出个具体办法来解决此事,以防后人遭了殃,埋怨他这位祖宗不懂事,留下这么个烂摊子。
只是让他们三位万万没有想到的就是,皇帝提出来的解决办法,竟是如此直接了当,以至于在他们仨人看来,简直有点过于霸道了
要知道,现如今的西山区域内,私底下还是有许多民办煤窑的。
即便不知其中内情,那么用脚趾头想想都能猜得出来,在京师之地要是没点能力的,纵使此人走了大运能从这大山里面挖出乌金换取银钱,怕是这些人,也只是有命赚钱,没命花钱的倒霉蛋。
一旦将民办煤窑全部转成官营,这里面牵扯到的利益,怕是海了去了。
不过这一条禁令,如若皇帝真想彻底落实下去的话,三杨阁老觉得貌似也不算特别难办。
毕竟,早在皇帝班师回朝以前,写有全面开海通商、官员俸禄加倍以及武勋考选大典这三项新政的小纸条,已是在第一时间内递到了他们三位手里面。
就连孙太后手中的那一份,也是他们好心给送过去的。
西山民办煤窑背后有哪些势力,他们三位还算比较了解。无外乎朝中的这些文武大员们其中,尤以京师之地的勋贵居多。
在西山煤窑与皇帝新政中间做出一个选择的话,就算皇帝没有此次奄遏下水大捷的威望加身,这里面孰轻孰重,但凡脑子不是太傻的蠢货,他们心里也知道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所以说,在三杨阁老看来,将西山煤窑全部转为官营,顶多也就是费点周折罢了。
但是年轻皇帝提出来的另一条霸道禁令,却是让他们有点搞不懂了。
既然皇帝已经知晓薪柴煤炭之于民生是有多么得重要,那他严令禁止所有人樵采伐木,这岂不是断了许多人赖以生存的谋生之路
这要一个搞不好被有心之人利用起来的话,在他仨看来,也不用等到几十年或是百余年以后了
一旦将此项禁令落实下去,怕是没过多久时间,不大不小的民变,没准就要发生在眼前了。
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
最起码也不能在他们乞骸骨致仕以前,发生这样的事情。
“只是什么几位阁老心中顾虑的,直说即可。”
这仨老家伙在担心些什么,王迪差不多也能猜出来。
毕竟,任何事情,尤其是涉及到赚钱的勾当,那在这当中,肯定少不了利益的牵扯。
更何况,煤炭这种资源,放在啥年代,家里要是没点势力背景的,谁特么敢沾这顽意啊
不过在他看来,这两条小到不能再小仅限于京师之地的政令,在他新政的煌煌大势下,屁都算不上
有胆做出阳奉阴违之举的,他不介意借此机会,削去他们脑瓜子上的勋贵称号,减一减来年参与远洋分红的人。
若是没有勋贵称号的,就抄其家产再给天工所搞一波外快。
“皇上,煤窑民办转官营,依老臣之见,只要安抚好那些采石挖煤的穷苦百姓,绝对称得上是一件惠及民生的仁政。”
“只是明令禁止所有人入山进行樵采伐木一事,这怕是有所不妥吧,皇上”
看着倚靠在龙椅上不怒自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