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帝继续了父祖的事业,后世将明章二帝在位期间合称为明章之治。尽管自光武帝开始东汉对外戚一直严防死守,但是在汉章帝时期还是出现了外戚跋扈的现象。
汉章帝性格宽厚,对小舅子窦宪颇为纵容,再加上汉章帝英年早逝,最终让窦氏一族掌握大权,再次让东汉走上了外戚专权的老路。
汉章帝死后,汉和帝刘肇仅有10岁,由养母窦太后摄政,开启了东汉太后主政与外戚专权的先河。
窦太后在汉章帝一朝就是宫斗冠军,掌权以后排挤宗室诸王,重用娘家亲戚,派兄长窦宪北征匈奴,乐羊封狼居胥,以此让窦宪官至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
随着汉和帝的日益成长,窦宪也愈发嚣张跋扈,让汉和帝十分不满。公元92年,汉和帝诛杀窦宪夺回了权力,东汉国力在和帝亲政之后达到鼎盛。
西域诸国归附东汉,是东汉的影响力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
然而汉和帝27岁就驾崩了,东汉陷入了太后称制,皇帝夺权的怪圈之中。汉和帝驾崩时,河西皇后邓绥册立刚出生100天的刘龙为帝,以女君之名临朝称制。
然而刘龙还不满周岁就夭折了,邓绥又立旁支宗室刘祜为帝,即汉安帝,继续垂帘听政,邓绥先后执政16年。
当时东汉天灾人祸不断,邓绥功行节俭,关心民生,杜绝奢侈浪费,平反冤狱,并且笼络士人,为自己拉了一大波好感,也在后世留下了“邓太后盛东汉”的美名。
然而邓绥执政期间丝毫没有放松过自己的权利,汉安帝形同傀儡,在依靠娘家兄弟的同时,邓绥又将身边的宦官引为心腹,这也引发了之后的宦官专权问题。
公元121年,邓绥去世后,汉安帝立即清算邓氏家族,然而汉安帝的手腕比邓太后远远不如。新的宦官、宫人与皇后阎氏一族相勾结,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东汉国力从此走上了下坡路,皇后阎姬迫害太子刘保,史称安帝将刘保废为济阴王。
然而安帝废太子后不久就突然去世,阎姬和兄长阎显秘密册立汉安帝的堂弟刘懿为帝,但是刘懿刚登基不久就病死了。
就在阎显兄妹焦头烂额之际,宦官们再次发动政变,诛杀阎显一党,拥立废太子刘保为帝,史称汉顺帝。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东汉的国力已是大不如前,此时的汉顺帝仅有11岁,阎太后又被赶到离宫,朝政大权由宦官和乳母宋娥把控。
汉顺帝引入了外戚梁氏,来制衡宦官,摒弃了乳母宋娥,然而汉顺帝死后,梁氏又继续专权。东汉走进了死胡同里,讽刺的是当外戚和宦官都相继退场之时,东汉的统治也将会走到尽头。
汉冲帝年仅3岁就夭折,梁太后又立宗室刘志为帝,史称汉质帝。汉质帝不满梁氏专权被毒死,梁太后继续逼宗室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
《出师表》中所写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就是指汉桓帝与汉灵帝时期。此时的东汉吏治腐败,弊病四起,社会危机日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