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二百五十章 蔡文姬的父亲

第二百五十章 蔡文姬的父亲(3 / 4)

父亲蔡棱曾任新蔡县令,身后的家庭资源和文化底蕴为蔡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当同龄小孩在清汤里找米吃时,他已经坐在书堆里“咬文嚼字”了。随着蔡邕长大,父亲联系东汉六朝元老、当朝太傅胡广,让他成为自己儿子的导师。

在名师的教导下,蔡邕博学多闻,不仅喜欢文学、学术、天文,还有音乐技能。

他的名声传到了汉桓帝耳朵里,于是被召进宫给汉桓帝弹琴。但是蔡邕知道桓帝是恃宠骄横的佞臣,不愿意与之同流合污,走到都城附近的偃师时,就谎称生病跑回了家。

回家后,蔡邕为了不掺和进朝堂的政治风波,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拒绝一切社交,开始了宅男式的隐居生活。

在这期间,他受东方朔、杨雄、班固、崔骃等人的启发,汲取百家之言,肯定正确的说法,否定错误的说法,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创作了《独断》。

公元171年,隐居多年的蔡邕终于在38岁时当官了。征召他的是东汉名臣乔玄。乔玄文武全才,为官清廉,全无槽点。

于是这次蔡邕接受了征召,成了乔玄的参谋,他也受到了乔玄的赏识。后来又出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官职。

蔡邕还在官场上结识了曹操。两人虽然相差20岁,但却成了忘年交,曹操尊蔡邕为老师,还经常在蔡邕家蹭吃蹭喝,习文弄墨。

在东汉皇家图书馆东观校书室,蔡邕发现典藏的书籍很多,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知识都出现了偏差。

于是公元175年,在汉灵帝的授权下,蔡邕带着一帮东汉顶级大儒校正儒家书籍,他们校对了《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

蔡邕将整理校定好的典籍,先用朱砂誊写在石碑之上,然后又吩咐工匠按图加工,每刻好一块就立在太学门口。

这46块石碑被后世称为“熹平石经”,也是中国最早的官刻儒家石经。熹平石经一出,轰动京师洛阳乃至全国,太学门前成为了学子们的网红打卡点,无数人乘车前来观摩,甚至造成了交通堵塞。

公元176年,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于是汉灵帝专门召开紧急会议,让群臣们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

当时蔡邕的官职是议郎,也就是皇帝的顾问,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岗位职责,一口气上书,举报了好几个没节操的同事,说他们贿赂宦官、贪赃枉法。

奏章不幸被宦官曹节偷看到,蔡邕一下子就暴露了,被他举报的人都恨得牙根痒痒,准备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后来宦官王甫瞅准机会诬陷蔡邕和他叔父蔡质。蔡邕全家人被放逐到朔方郡,王甫的女婿又派杀手追杀蔡邕。

不过那时蔡邕已经名扬海内,杀手不肯下手,蔡邕才逃过一劫。之后蔡邕遇到国家大事想返乡时,又被诬陷诽谤政府,于是他又整整离家逃亡了12年。

蔡邕的焦尾琴也是在这逃亡时制成的。

最新小说: 红楼之如画江山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柯学:混在蜡笔小新的假酒 夜玄周幼薇 剑修宗门里的箭修 重生后,被倒追很正常吧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 盛唐华章 十代掌门 我以机缘觅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