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的断绝让李贺遭受沉重打击,但他并未就此沉沦。
为了实现振兴家族的梦想,他到处寻找当官的机会。最后靠着皇室宗亲的身份,他得到了一个九品小官——奉礼郎,这个官主要就是负责祭祀等琐事,与他的志向相差太远。
每天干着这些琐碎的活,李贺心里又憋屈又不甘心,只能把这些情绪都写成诗,在诗里找安慰。
李贺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既不像李白的豪放洒脱,也不同于杜甫的沉郁顿挫。他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神话传说融入诗中,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他用“此心如诗”里的意境,既神秘又深邃。
在《李凭箜篌引》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把李凭弹奏箜篌后的美妙声音描绘得奇幻无比,仿佛能看到昆山美玉碎裂,凤凰高声啼叫,芙蓉花在哭泣落泪,湘南也绽放出欢笑,让人如临其境。
而《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从天上俯瞰人间,将九州大地比作九点烟尘,大海仿若从杯中倾泻而出的水,展现出宏大又奇幻的宇宙观,让人惊叹不已。
还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短短十个字就勾勒出塞外大漠的雄浑景象,煞白如霜,弯月似钩,简洁而有力地描绘出边疆的独特风光。
那句“鬼灯如漆点松花”,一下子就营造出阴森恐怖的感觉,不愧是“诗鬼”。
他的诗在当时就很受欢迎,可因为风格太独特,后世虽有许多人尝试模仿,却始终难以企及。
在奉礼郎的岗位上煎熬了三年后,李贺终于不堪忍受,选择了辞官。此后他的生活愈发艰难,身体也越来越差。但即便身处困境,李贺心中的报国之志从未熄灭。
公元815年,淮西叛乱,唐宪宗下令讨伐叛军。重病中的李贺听闻这个消息,强撑着写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豪迈诗句,渴望能奔赴战场,为国立功。只可惜他的身体已无法支撑他实现这个愿望。
公元816年,李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年仅27岁的他在贫病交加中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纵观李贺的一生,虽充满坎坷与磨难,但他的才华与光芒却无法被掩盖。他用一首首奇瑰的诗歌展现了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知,虽命运多舛却笔耕不辍。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永恒闪耀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