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手下还有一位谋臣名叫张松,此人很有才干,他认为刘璋成不了大事,自己的能力也完全得不到发挥。
一次偶然的机会,法正与张松结识,张松非常欣赏法正的才华,二人成为好友,经常一起喝酒,发泄对刘璋的不满情绪。
当时,荆州地广人多,物产丰富,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08年,曹操将其攻下。本就胆小的刘璋更加害怕,因为曹操可以直接从荆州对他发起进攻。
为了讨好曹操,刘璋便派张松作为使者去拜见曹操。张松身材矮小,相貌不端,曹操见到他后没多瞧一眼,便将他打发走了。张松回去后就建议刘璋去寻求刘备的合作,毕竟二人都是亲戚。同时,张松还向刘璋推荐了法正。
法正一见到刘备,就被其个人魅力所征服,觉得刘璋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回去与张松商量后,法正便准备寻找跳槽的机会。
公元211年,曹操向汉中的张鲁发动进攻,刘璋坐不住了,再一次让法正出使刘备,寻求帮助。
法正借此机会投靠了刘备,准备帮其占领益州,取代刘璋。刘备考虑之后,开始发兵,驻扎到了益州府城。刘璋见到刘备的兵马后,终于松了口气,又是提供兵马,又是提供物资。
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刘璋发现刘备并没有攻打汉中的意思,这才恍然大悟,刘备要攻打的其实就是自己。而刘备迟迟没有动手,是因为没有出师之名,想打仗总得需要个理由。张松见刘备迟迟没有对刘璋动手,内心十分着急,便向刘备写信进行催促。
此时的刘璋已经知道法正叛变,而张松又是其好友,于是便派人监视张松。结果张松的书信被刘璋截获,张松被杀。刘备也因此有了进攻的借口。
此时的刘璋焦急万分,不过他手下的谋士郑度却给出了“西迁百姓,并坚壁清野”的建议,也就是把百姓向西迁移,然后加固防御,绝不出城迎战。
刘备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粮草问题落荒而逃。这里不得不提刘备的情报网还是非常厉害的。郑度的这则建议很快被刘备知道,而他最担忧的也正是如此。
法正立即给刘备吃了一颗定心丸,说刘璋绝不会采纳郑度的建议,原因在于刘璋性格宽厚。刘璋不但不出兵攻之,还要侵扰百姓,这怎能是一城之主所为?
结果正如法正所料,刘璋并没有听从郑度的建议,直接与刘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刘璋被刘备击败,弃械投降。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直接面对的就是汉中的曹军。如果不主动出击,刘备随时会受到曹操的威胁。刘备之所以如此纠结,是因为他单独与曹操的交手中从未赢过,就连赤壁之战还是在东吴的帮助下才完成的。
这时,法正向刘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曹操攻下汉中以后却没有继续攻打益州,而是把夏侯渊与张郃留在了汉中,一定是曹军内部出了问题。现在猛攻必然为天赐良机。刘备赞同法正的分析,于是出兵汉中。
起初,战事并不顺利,在夏侯渊、张郃以及郭淮等名将的抵抗之下,刘备在阳平关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损兵折将。
但在法正的计策下,刘备带队绕到了汉中定军山,从而分散了曹军兵力,同时四处放火,令曹军疲于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