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看完陈青兕的信,才知道对方抓时机出战,只是为了确保是自己领兵罢了。
吐蕃如何确定进攻一定是自己率兵来战?
第一次,封禅前,大唐需要速战速决立威,所以自己上了。
第二次,封禅后国库空虚,也是需要速战速决……
这是第三次,为了更好的运送粮食入关中,为将来备战,治水通渠,又是需要速战速决的局面……
“如此看来,老夫,还真着了道?”
苏定方看着手上的信,看着陈青兕另外的想法。
吐蕃并不是只有论钦陵一员大将,只是连着都是论钦陵统兵,怀疑吐蕃的大论噶尔东赞在用他这块磨刀石来磨论钦陵这把刀。
这想法大胆,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至少苏定方能够感受到论钦陵确实一次比一次难缠。
这一次虽然仗着黑齿常之取胜,却也未能扩大战果。再与之临阵交锋的时候,也没有那么轻松了。
现在看来不见得是自己上了年纪,精力不济,而是对方确实进步神速。
“真如陈尚书言,此子还真是一个祸患。”
看着陈青兕特地针对论钦陵设的局,细细想了会儿,道:“也罢,为了朝廷,为报陛下的知遇之恩。委屈一点,又算得了什么?”
自己这身体也确实不如以往利索……
李治不善于军略,他在军事用人上远比不上李世民那般从容自如。
他分辨不出对付什么样的敌手,该用什么样的将军。
所以在陈青兕崛起之前,李治用人简单粗暴,谁能打胜战就用谁,逮着一个人就薅。
苏定方短短十年,大半时间都在征战……
这从大局来说不是好事,可这对于苏定方而言,却是无比的信任。
对于李治这个皇帝,苏定方是极其敬重,愿意为之赴死。
——
那禄驿,石楼营垒。
论钦陵站在的顶层营垒,眺望着远处的唐军:小山丘下密密麻麻都是人头,唐军的兵士们蚂蚁般聚集在一起,黑色的甲胄在初升的朝阳下反射着点点红光。
默默地看了半晌,论钦陵尽管早已习惯了唐军的强悍,可此番从高处看他们的军容军势,依旧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看了一眼身后的营垒,论钦陵心里方才踏实了一些,营寨中又有无数巨大的碉楼。
这是羌族碉楼又叫邛笼,《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有记载“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
吐蕃之前覆灭了白羌,收了白羌部的勇士,亦综合了他们的文化,这碉楼也被他们学了来。
碉楼以四方形一座一座竖立,下宽上窄呈梯形,墙厚度过三尺,中分数层,上层存放粮食和兵刃,中层住人,下层是畜圈。露有观察孔箭孔,都是以用乱石黄胶泥砌成。看起来简陋,实际上坚固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