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兕尽管不了解芒松芒赞,但从他能够宽恕噶尔东赞,反利用噶尔东赞来为自己控制大局这一手段来看,确实了不起。
“吐蕃已经连番失利,实力已经大损。尤其是他们的精锐具装骑兵,全军覆没,以道理讲是什么没有再战之力了,不会影响大局。但不能排除他们会赌上国运,与我们一战。”
他想了一想说道:“不,应该是一定会赌上国运与我们一战。除非我们解除对他们的制裁封锁……”
李治问道:“这话怎么说?”
陈青兕道:“经济民生不允许,高原上的各别物资确实很丰富,但因环境影响很难自给自足,他们需要贸易获取高原上没有的生活物资,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只有我们与大食国。我们不解除对他们的制裁封锁,大食国一定会以此胁迫吐蕃,逼着他们继续与我们为敌。所以臣估计,要不了多久,吐蕃的使者会再次申请进京,以吐蕃赞普的名义希望能够或者陛下谅解,将一切罪责归于他人,以求得到谅解,关系恢复如初。”
李治道:“真如此,想得真好。”
李治最大的毛病是心眼小记仇,但在很多时候心眼小记仇也是有好处的。
历史上吐蕃多次是想打打合合,又觊觎吐谷浑、西域、凉州陇右的富饶,又不舍得贸易的利润,占了便宜就想和谈,李治从来没有惯着,即便输了,大唐的不败金身给对方打破了,依旧不选择退缩,寻机找回场子。
李治是不会给吐蕃投机取巧的机会的。
陈青兕也道:“臣估计吐蕃八成是想趁此机会两面讨好,既得大食国的好处,因为大食国需要他们牵制我们一部分兵力。又想得我大唐的好处,趁着我们想要全力对付大食国这关键的时候。至于最终如何选择,是按兵不动,还是赌上国运下高原。决策权就掌握在他们手上了……”
李治最受不得威胁:“朕不信吐蕃,也不想赌吐蕃的心思。他想打便打,朕不怕多收拾一个。”
陈青兕也是这個想法,应道:“臣惭愧,左右为难,不及陛下果断。陛下既已决定,那臣便设法,将他们一并收拾了。”
李治满意地点头,他已决定重用陈青兕直至战胜大食,便将之用金银名望供起来,非到必要时候不启用,也不在乎在此前多给他一点权力,道:“还是老规矩,对于吐蕃、大食方面的军事调度,无须向政事堂汇报,直接交给朕。朕批了,再给政事堂执行。”
依照规矩,关于各方调度的事情必须经过宰相手,由宰相手传到李治手上。而宰相是有权利将折子扣下驳回,可以让折子不出现在皇帝的案几上。
李治给的特权就避开了这第一环,当然宰相也是有权力驳回李治同意的折子的。
只要折子上没有宰相同意的大印,就不算是一道有说服力的折子。
看起来却是挺民主的,前提是李治将自己手里可以顺便换宰相的权力去掉。
李治突然想到了“赤玛洛”,说道:“赤玛洛可还有用?吐蕃此事与她有没有关系?”
必然是有的。
陈青兕因为知道对方的厉害,其中多半有她的手笔,不过他不好解释自己怎么知道得那么细,于是道:“臣与赤玛洛接触的不多,无法确定,她留着还是有作用的。有她在就可以与没庐氏连上线,想要控制高原上的吐蕃,培植亲唐势力不可避免。便如现在的吐谷浑……”
吐谷浑到今日这个地步,已经与唐朝自己的领土没有什么区别了。
吐谷浑的高层大多都是大唐留学生,他们的国王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吐谷浑内部亲吐蕃的贵族背叛,对于大唐的信任,甚至超过本国人。
此番他又给困在了伏埃城,吓得说什么都不敢在青海湖呆了,将伏埃城的控制权让给了大唐,退到唐吐边境当逍遥王去了。
高原上的气候对于唐军是一大考验,还得让他们自己狗咬狗,然后培养听话的狗。
没庐氏轮番遭受背叛,正好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