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人说好的,一块儿聚餐吃饭,外加把栾哥等人喊过来聊聊天。
看似聊天还是喝酒外加于迁给几个孩子说明一下往后发展的方向。
其中栾芸萍听得最认真,果然和他想得差不多,小剧场就是再难也不能倒闭一个,然后抓每个人的业务,免得比不上其他社团,不过也有他没想到的点。
那就是相声创新。
他们是年轻人,目前不光要考虑德芸社的稳定,还要自我创新才能把自己给推出去。
因为相声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郭得刚和他是一个时代,他们完成了那个时代的相声变化,他们应该也要去完成他们这个时代的变化。
这一个东西,意外的,让郭启林坐在饭桌旁边都听得认真。
是啊,师父说的这个,哪怕自己当时说相声都没有明白过来。
现在却有一些感觉了,如果自己还说相声的话,说不定会带着一帮人往这个方向发展,可惜自己不干了,莫名有些讽刺。
“要说的就这些,我希望你们往后有你们的风格。”
哪怕吃着饭,栾芸萍都严谨地拿着手机把大爷说得话写在备忘录,写完再收回口袋。
“大爷,您说得太对了。现在我们不能光保着德芸社的人气,自我发展才是对的,要不然一直陷入困境。”
“好好干吧,听说烧饼、小三以及老高还有场子,往后不会错的。”
“嗯。”
一帮人喝着酒把一晚上度过。
可是等到烧饼他们场子在外地开办之后,才明白困难到什么程度。
尽管伴随时间的流逝,票价不断的降低,可依旧没有太多人买账。
大场那纯属是个人演员的影响力来决定。
所以相比起汇林社北展的演出,他们自己的演出,光一上台便能看见场子有不少的空座。
甚至演着演着,还有一些人离开。
不知道是上厕所还是走人,但都让烧饼、小四看着难受。
而这一幕幕在几天后,也通过观众的视角传递在网络上,激发出一些标题。
【商演是演员的衡量?妥妥打脸,高风、烧饼、孔芸龙场子均没坐满。】
【德芸内场票大幅度降低,比吊票还便宜,最低几十块。】
【这就是德芸社说的淘汰观众?现在淘汰得都没人了?】
【德芸社演员梯度太大,于迁、郭得刚退休坑害了一帮徒弟】
标题有一茬没一茬的出现,几乎每一次德芸社大场结束都会有类似的东西。
郭得刚知道有人专门等着看笑话带节奏,对于带节奏的人,他恨之入骨,在过去便被这种人坑害不少。
可标题的一些情况,还是有一些真实的。
德芸社目前业务和能耐的确差得太远。
勉强能说一点相声的,几乎都走了。
剩下不了什么。
而且来说就杨九朗的捧哏也不错,很规矩的一个,哪怕想找出他这种都难。
更别说阎鹤相了。
于是只能让小栾他们开会继续整顿,接着他去传习社露露脸教教弟子,打算先把德芸社这几个月度过去再说。
看看之后能不能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