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抵抗力远比大人差。
说不定转眼便感冒。
解决杨恩友这边,又立刻转身召集起今天的群演,并告诉他们所有人待会儿怎么表演。
现在的戏份需要往回演,表现一下地震一两分钟后亲人去世的模样和状态。
而这个过程还是在雨水中。
如果拍摄顺利一个小时便可以结束,不顺利说不定能拍到九点多。
“各位乡亲们,需要不需要休息”
“不需要。”
一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开口,刚才他们拍戏饰演一些军人纷纷穿着雨衣。
杨恩友不一样,活生生淋着雨,一个小姑娘都敬业,他们大人不能比不过一个小朋友。
“直接准备吧,十五分钟后开拍。”
哗啦~
人工降雨继续着。
上百的塘山父老不管男女老少纷纷淋着雨走进这一片片废墟等着着导演一声令下。
为了确定拍摄有一定的效果,郭启林和团队临时给一些人设置了情景。
比如找来一个男孩演他们谁谁谁刚去世的儿子或者孙子,还有哪位女人刚没了一家子。
尽管有些伤口上撒盐,但他们没有一点演戏经验,必须越详细才能越到位。
见所有人站好位,郭启林看了一眼逐渐快要黑完的天,然后深呼吸一口气,下达了开拍的命令。
一句开拍宛如一根导火线,彻底点燃了乡亲父老的情绪炸弹。
哭声、叫喊声连天。
伴随镜头的拍摄。
一名妇女紧紧抱着怀里的小男孩儿抽噎不断,旁边还靠着一名老妇人望着家的方向号啕痛哭。
尽管这个男孩儿只是临时搭配,可没有一点演戏经验的他们,流露出来的感情没有半分假。
不仅他们,一群接着一群的人无助彷徨的在雨夜中哭喊走动喊着名字。
而这些名字郭启林和团队便没有设计过。
其中还有几个大老爷们顿废墟上不断扒拉砖瓦块,扒拉了好几分钟,最后一边哭一边无助地直拍自己大腿。
没辙没办法,一个男人在天灾面前也是无比脆弱。
望着眼前的一幕幕,偌大的拍摄团队,由内而外的震撼住。
郭启林还通过摄像机去拍摄一个老人,老人双手抚摸着已经变成“尸体”的儿子和闺女,但是想哭已经哭不出来,老了,连难受的声音都不大了。
只能一个人窝在废墟角落默默流泪默默哭。
镜头一一流动地拍下去,身为导演知道这里拍好并不需要费太多时间,因为只是一个场面的表现。
在电影里面不会占据太久。
一个小时解决很轻松,解决完毕所有人可以立即收工洗澡吃饭,不用再受罪。
但是在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咔!收工了乡亲们。”
郭启林在雨夜中喊出自己的声音,然而喊根本没用,哭声没有小半分。
剧组团队包括于迁跟着一块儿去喊收工,结果换来的依旧是哭声和喊声。
赫然明白收不住了。
乡亲父老累积一天的情绪,到此刻终于爆发,一位位坐在雨水、跪在废墟中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