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对,咱们还能奢求什么,不就希望稳定一点,要不然房贷都还不了,可要是汇林社给橄榄枝该多好。”
说话的两个人都自顾自点头,这还用说,可即便德芸社也不错了。
多少年的社团,含金量是不低的。
尤其岳芸鹏每年的收入依旧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走,回电话去,我们第一批加入说不定回获得其他好感。”
连忙的,两个人给杨鹤同回去了电话。
杨鹤同知道后,肥胖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不断保证他们的好处以及过几天的见面。
而确定两个人后,杨鹤同拿出笔对两个名字画上了勾,一个好的开始已经注定了他副总的功劳。
然后接着对其他演员打电话。
他挑选演员尽管看的是一些有流量的演员,但也会从中挑选一些有能耐不火的演员。
他知道后者更容易挖动,前者则不会被轻易挖动。
果不其然第二通电话就碰了钉子,他们是汇林社街道第一批吸收了一定流量的演员,还帮汇林社一起看过东北街道。
陡然接到电话,直接婉拒了。
“没想到德芸社竟然邀请我们,我们要是没去汇林社,还真可能答应了,谁叫咱们这里真没前途。”
“是啊,咱们剧场差点倒闭,去德芸社怎么不是好事。但是汇林社给了我们流量,还间接带来这么多观众,怎么也得继续跟着汇林社好好干。”
东北的演员在小剧场感慨几句。
但并不打扰杨鹤同的兴致,对他们的名字画了两个叉后,开始对大连的两名演员通电话。
电话接通没想到他们一样拒绝,这让他有些不理解了。
这些演员即便在街道火了一样好不到哪去,拿不到什么特殊资源,相反过来完全不同。
比如张潘刘全淼,他们一来直接成为鹤字科,鹤字科在德芸社值钱。
哪怕没有大张旗鼓的捧他们,仅仅剩余的资源一样能让他们过的滋润,稳定拿工资过一生。
偶尔还有商演、专场,赚的不少。
他们过来大概率这种待遇。
没有多想,杨鹤同继续联系,他选的十个人能耐几乎都不错,结果除了第一对答应外,其余的完全不答应。
哪怕一点不火,只参加过汇林社一次撂地的小演员一样如此。
“竟然只有两个人待遇已经不错了啊。”
杨鹤同答应他们的只是德芸社一开始的待遇,既然只有两个人答应。
不由放慢了脚步给师父打电话,看能不能给他们争取一些实际的好处。
而想什么来什么,郭得刚果断承诺一些好的演员且没师父的直接空降鹤字科,哪怕能耐稍微弱一点,但能吃苦耐劳的一样可以来到九字科。
即便有相声方面师父,还可以收评书门徒弟,一样能给字。
在德芸社一但给字科,那就是能入家谱,福利极好的存在。
得到了肯定。
这位副总又重新物色人员,又物色了十个人,再一个个打过去。
很可惜答应的人选依旧只有两个。
二十个人,只有四个人愿意过来。
杨鹤同不知道是自己话术问题还是福利待遇不够,按理来说这种待遇不错了。
要知道不少学员,好几年可都入不了科。
不过四位就四位,反正是不错的演员,于是再次给师父打电话,希望他能亲自见面,给予他们一些心理上对德芸社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