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学校门前,在一侧门柱子挂了一块牌子——瑞云小学。不同的是,原来是木牌子,现在改成不锈钢的。
驻足看了一会儿,初寒妞和杨娟妹挽着手进去,门卫看到她们,以为是学生的家人也没过问,而是把头转过去当做没看到。
初寒妞:“我好像能想见我在这儿上学时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四年级的班主任——姚老师,她对我可好了。”
说着话她们来到操场,有一队学生在排队,准备放学回家,有个老师在训话。
远远的,她们站在一边,初寒妞的视线停留在头排的女生脚上,天空这时淅淅沥沥飘着雪花,穿着一双凉鞋,随着微风刮过,她冻得缩着膀,腿在轻微抖动。
看到这情景,怜惜之情由心而生,初寒妞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给那个女生拍了一个照片,心想过后能找出她。
说不上啥感觉,触景生情。思绪回到她上三年级时上午出操,初寒妞脚上穿了一双鸳鸯鞋,前一天放学时一只脚踩到水坑里,弄湿一只鞋,一宿没有干,着急上学,就穿了两只不一样的鞋,而且还不合脚,一只大一只小。
姚老师看到,就把她叫到一边,“初寒妞,你怎么穿两只不一样的鞋来上学了?”
初寒妞:“有一只湿了,我就穿了另一只干的鞋。”
姚老师:“这鞋也不像是你的鞋,你看大小也不一样啊,穿着也也不合脚,多难受,你奶奶没给你买正好的鞋啊?”
初寒妞:“这鞋不是我奶奶给我买的,是我捡的。”
恍然大悟,姚老师知道放学后初寒妞是要去捡废品的,她家的境况她是了解的,同学因为她捡破烂,还耻笑她,她还在班上表扬过初寒妞能吃苦。
第二天上学,课间休息时姚老师把初寒妞叫到她办公室,让她换上一双新鞋,是姚老师为她特意买的,把换下来的鸳鸯鞋扔在垃圾箱。
下午姚老师又在班里募捐,转过天在次日早自习,同学这个五块,那个十块,全班同学一凑巴就是几百块,有一个张欣凯同学居然一个人就出了一百。
张欣凯和初寒妞是一个寒假学习小组的,他算数学的不好,做作业时初寒妞帮他辅导,学习成绩跟了上来。
不过初寒妞没有要那一百块,只留了十块,为这个,张欣凯还到姚老师那儿把初寒妞告了,说她污蔑他的人格。
这件事如刻刀刻在初寒妞的心里,曾经得到姚老师和班里同学的帮助,使她萌生了今后要救济贫者的意念,在她能力范围内尽其所能。
那次被帮后,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孕育并树立了要对有困难者施以援助的品质。
不忍再注视,那个女孩的境况使初寒妞回忆起她的童年,仿佛那个女孩就是当年的她自己——那个可怜的孤儿。
转身搀着杨娟妹走出学校,步态轻盈,在初寒妞心中有了一个想法,吃完饭后,她要为那个女孩买双鞋。
家人吃饭,四个菜,只用餐未喝酒,平时白天初寒妞是不喝酒的,说不定有什么事,她是要开车的,饮酒会妨碍到她驾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