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新的道路?”朱元璋冷笑一声,“那些士大夫自诩清流,最是难缠,你以为他们会轻易就范?”
“父皇,十弟年轻气盛,说话做事难免冲动,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朱标苦笑着摇摇头,“不如就让他先试试,也好探探那些人的底。”
朱元璋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标儿,你说的没错,那些人,是该敲打敲打了!咱朱家的天下,可不是他们能指手画脚的!”
“父皇英明!”
朱标说道:
“依孩儿之见,不如就借着十弟今日之言,逐步推行改革,放宽贱籍限制,广纳贤才。当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朝野动荡。”
“嗯,言之有理。”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你十弟这小子,虽然做事毛躁了些,但这次倒也不是全无功劳。就依你所说,先从一些小处着手,逐步推行改革。”
朱元璋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巍峨的宫殿,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标儿,你可知,自古以来,王朝更迭,往往都是因为那些文臣武将结党营私,架空皇权。咱大明朝好不容易打下这片江山,绝不能重蹈覆辙!”
朱标闻言,心中一惊,连忙道:
“父皇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辅佐父皇,稳固大明江山!”
“标儿,你自幼聪慧,深得朕心。但你也要记住,这天下,终究是要交到你的手中。”
“那些文臣武将,表面上对你毕恭毕敬,背地里却不知打着什么算盘。你要学会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不要被他们所左右!”
“孩儿谨记父皇教诲!”
“好了,时候不早了,你回去休息吧。”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朱标退下。
朱标行礼告退,刚走到门口,就听到朱元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标儿,你十弟那边,你去安抚一下。”
“就说,朕已经同意了他的提议,让他不要再闹腾了。”
朱标脚步一顿,嘴角微微勾起一丝苦笑,应声道:
“是,父皇。”
朱标一路疾步走出御书房。
心中思绪良多。
父皇的担忧不无道理,自古以来功高震主、君臣离心之事数不胜数。
他作为太子,日后是要继承大统的,自然要对这些事情多加留心。
可是十弟的性子他也了解,眼里揉不得沙子,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
这次若不是自己替他说话,恐怕父皇也不会轻易同意。
他刚走到午门,就看见了正准备回府的朱檀。
“十弟,正巧。”
朱标走上前去。
朱檀抬起头,看见是朱标,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大哥,你怎么来了?”
“父皇已经同意了你的提议,让你不要再闹腾了。”
朱标说道。
“哦。”朱檀淡淡地应了一声,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