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西千户所这边发生的事,完完全全就像是一场闹剧。
而被学子们所针对的陈永义,在进了千户所大牢后反而得了好处。
他誓死不开口的坚持,为他在学子们之间博得了美名,这时候谁还敢说他的举人是舞弊得来的呢?
但是,被岳梦豪带起来的这把火,却并未因此而消散。
按察使衙门的人接了案子后,前前后后找了不少人去问话,但却都是言之无物。
换句话说,舞弊案的侦办毫无进展。
而这对佥都御史郑彦和巡抚张靖平来说,却不算是坏事,查不出来的事就说明不存在嘛。
这就可以说乡试无人舞弊,这样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事情也就可以平息。
可就在官员们想着糊弄事的节骨眼上,事情却出现了反转,有人拿出了确切的证据。
而这份确切的证据,是出自于学政衙门出的文集,一份采录新举人们科考文章的集子。
某位落弟学子,为了一窥考官们取试的方向,便将买来的文集精细。
旁人大略读两遍三遍,最多不过五六遍,他为了分析透彻,前前后后读了十几遍。
可当他读到后面,就发现了不对的地方,或者说是一些瑕疵。
文章存在瑕疵,这其实不算大问题,可当这人的多读几遍后,却越发觉得文章倒数第二段的遣词有问题。
这东西忍忍也就罢了,可当他继续研读时,却在其他文章中又发现了这种现象。
这下事情就变得诡异了,后面经过他反复比对,最终竟从其中发现了一条规律。
在排名第七、十三、十六、十八、二十一这五篇文章中,最后第二段的前两句,都是以“且……者,盖……也,故……之”的句式开头。
所以才让文章读起来微微有生硬,这种情况乍一看没什么,可多读几遍就会发觉不对味,更何况现在共有五篇文章是这样。
这里面肯定有大问题,甚至这名已经推测出是什么缘由,但为稳妥起见他召集了同样落弟同窗好友们,一起来揭开这件事的谜底。
同窗们听了这位学子的解说你后,便拿出了自己购买的文集,找到那五篇文章。
这一读,他们也发现了问题。
“舞弊,当真有人在舞弊!”有人满是气愤道。
和上次舞弊的流言不同,这次是有确凿证据在,才让学子们从怀疑变成了确信。
谁都没有想到,居然真的有人在乡试中舞弊,这绝对是学子们深恶痛绝的。
“诸位,这次定有考官牵涉其中,咱只能把事情闹大些,才能把让上面的人重视!”
学子们对科考舞弊的方式,多多少少也清楚那么一些,所以他们知道此番发现的这种,私下里被称作“通关节”。
舞弊者事先与考官约定好,在文章中的某个特定位置,用特定的字或句式来标明身份,使考官阅卷时将其取录。
这种舞弊方式,意味着有考官牵涉其中,就要把事情闹大才能逼上面的人严查。
可以想象,经过这次事件后,整个雍西学界都会发生大地震。
这些学子们的动作很快,他们都有自己的交际圈,很容易就把事情扩散了出去。
由此,学子们的怒火再度被点燃,这次他们比以往每一次又要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