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明明活过一世,没有喝孟婆汤,明明记着前世往事,明明有跟她现在的年纪并不相称的阅历和知识!
“不管怎么说,还是小心那个女人吧,你不是她的对手,她来的目的也不单纯。”夏昭毅下了结论,拖着剑走远了。
花妮继续摸蛤蜊,脑子里却尽是夏昭毅说的这番话。
她虽然不像福字那样认为李慧英一定是个好人,可也并不能够将她想象的跟夏昭毅说的如此这般坏。
今天海里潮上来的蛤蜊真是不少,沙蛤,只要把壳里的沙子催吐干净,就是什么调料不放,在锅里煮开就吃,也鲜美的很。
这种蛤蜊在花妮年轻的时候,海边多的如牛毛,海市上也是一车一车的拉着这种沙蛤贩卖,一两块钱一斤,什么人都吃得起。
等到花妮过了中年,不过一二十年的光景,这种沙蛤变成了缺货,一斤飙涨势到七八块钱,大点的甚至卖到十五六块钱,还不时常有。
就像海肠子,多的时候没人正眼看它,也不觉着有多好吃,一旦捞没了,价格就水涨船高,可以跟鲜海参媲美了。
人的嘴,是无底洞,把什么都能吃没了。这是上世花妮在孤儿院里,孤儿院的姆妈妈跟她说的。
一点也不夸张,就是这么回事。
有的村民在沙滩上用小扒篱挖沙抠蛤蜊,海妮嫌那样慢,费力气,便跟乔智华一起站在浅水里,弯下腰去水里摸。
这样省事,摸的也快也多。
花妮拿的小木桶里已经装了大半桶蛤蜊,而她周围的村民们,最多也不过弄了小半桶。
几个眼红的妇人便凑过来,阴阳怪气:“哟,妮儿,倒底是不一样,是海神娘娘跟前的童子呢,都在一个地方摸东西,我们摸不着,就都到你手里了。”
花妮也不跟她们争辩,笑嘻嘻的从桶里抓出来一把胳膊,往她们桶里抛进去。
村妇们便又都不好意思起来,这个说要送点腌青菜给她下饭,那个说要送些地瓜面饼子给她尝鲜。
花妮也都笑嘻嘻的答应着,人情往来可不就是这样,你给别人点好处,别人给你点甜头,你要是推三阻四不要,下回人家也不敢再要你的的,慢慢就生了罅隙,互相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友好,人情便也慢慢的断了。
“妮儿呀,你有什么办法让这蛤蜊把肚里的沙吐干净?反正我每次煮的时候都是吐不干净的,我家那口子为这事骂了我好几回了。
现在我捡着蛤蜊回去,都是先煮出来,然后再拿水洗干净里面的沙子,可这么一来,又把里面的鲜味洗没了,还是挨骂。”一个妇人虚心的向花妮请教。
如今花妮做饭做菜的手艺在门沟村流传开来,村妇们没有不知道她手艺好的,家里来人来客总是会来家里讨教。
花妮也不吝啬,有时候教她们火候,有时候干脆跟系统买点调料送给她们,就说是师傅传的秘方子。
年景好起来,村民们的生活有望,吃的也逐渐丰盛,不再是添饱肚子就成,村里的妇人们又开以大起了肚子,准备繁衍后代,花妮每每看在眼里,都觉得十分欣慰,因为这样的生活,她,是出过力尽过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