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长华是我爸啊。我爸之前在市委工作,后来调到溱东先担任县长,又赶上之前的溱东县委书记出事,捞到一个大便宜,就当了一把手。我爸调到溱东有两年半了,我之前没有跟胡叔说过这事?”萧良装糊涂问道。
“你以前就说你爸是市委的普通干部……”胡学庆郁闷的嘀咕道,心想能调到区县担任一二把手,之前怎么可能是市委的普通干部嘛?
出了师大北门往东边的随园食府走去,胡学庆才陡然想起来:要是萧良他父亲仅仅是溱东县委书记,怎么能让胡鸿志堂堂一个副厅局级起步的师大副校长巴结成这样子?
还是说萧良家里还有什么一个真正厉害的人物不显山不露水?
又或者是胡鸿志这个人太会做人了?
胡学庆性格再轴,也知道刨根问底不合适,满心“郁闷”,一路走到随园食府都没有吭声。
胡娴、林羲跟同学已经在随园食府的包厢将菜点好了,萧良他们赶到时,胡娴正叽叽喳喳聊今天的遭遇。
她们也恰好有个女同学今天有类似的遭遇:一家昨夜从东洲乘轮船溯流而上,今天早晨抵达秣陵,但从码头下来乘中巴车前往学校时,也被狠狠宰了六十块,都够打坐出租走两个来回了。
少年皆热血,听到这些事自然都气愤不已。
萧良则是一笑,只要师大有心去了解,能同时找到十几二十个新生有类似的遭遇,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通过正当渠道,要求公安有所作为了。
他跟胡学庆、陈启兰夫妇则坐在角落里,听胡学庆跟妻子介绍随园的由来:
随园原本是清初曹雪芹祖父曹寅所建的私家园林,清乾隆年间为袁枚居所,袁枚也在此创作赫赫有名饮食文化著作的《随园食单》。
清末时随园毁于战火,民国期间秣陵女子大学,也就是秣陵师大的前身,迁入随园——也因此他们出师大北门一路走过来,能看到有好几家店铺名称都带有“随园”二字。
萧良没想到胡学庆还很了解随园的由来,甚至都读过袁枚的《随园食单》,能就着桌上已经摆放了几样冷碟,评点店家还是很贴合袁枚《随园食单》的精髓去做菜。
萧良知道胡婕她爸也是六十年代的中专生,在他们那个年代要算高学历了,早年在市属建筑公司也做到科级中层了,但因为超生被撸到底,一辈子都没能翻身,年过五旬还被下岗分流,人生际遇无常,多少有些愤世嫉俗,也是寻常。
少年不知愁滋味,胡娴、林羲义愤填膺了一番,等饭菜上来,又热情洋溢的要酒喝——叫小女儿左磨右泡,胡学庆勉为其难给一群从少男少女奔向青年男女的学子拿了两件啤酒。
林羲她们今天能单独出来找胡娴,都是在各自学校办理了入住手续,夜里都要住回宿舍,还有两个同学住的校区比较远。
热闹到八点钟刚过,萧良就催着胡娴、林羲她们结束饭局,方便大家都能及时坐上公交车返校。
萧良陪着胡学庆一家沿着汉口路往东走,先将林羲送到秣大,从秣大校园西北门穿过,走到北京路再一路往东,总计也就走了二十多分钟就来到鸡鸣寺附近的住所。
胡学庆、陈启兰这时候才发现在夜色深处,那辆奥迪以及一辆越野车从头到尾都跟在他们身后。
在他们走进院子后,两部车也停靠过来,四名工作人员三男一女从两部车里走下来,跟萧良言语一声,就往院子角落里一栋不怎么起眼的平房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