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石墨烯真正远大而广阔的应用前景,他们才仅仅做了可能都称不上冰山一角的工作。
完全靠蜗巢科技,想将石墨烯的研究工作做透使之商用化,消耗的时间跟资源,实在难以想象;这也会严重挤压到蜗巢科技其他领域、可能更为迫切的研究。
目前一年才三十亿的经费,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又太少,萧良必需要做取舍。
再个,国外也没有放弃对石墨烯的研究,是时间抢先发表一些成果,并吸引更多的研究机构、研究者参与进来了。
以此挤压星视,也只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当然,萧良原先属意的还是秣大。
毕竟秣大在富勒烯等含碳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王驰鹜、周怀钧等人也都出身秣大。
可惜的是,杨本昌担任秣大新一任校长以来,虽然蜗巢科技与秣大既有的研究项目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心冷心热,对双方开展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影响就大了。
萧良虽然对周召重不熟悉,今天才是第一次见面,但罗智林极少会如此热心的替他人大包大揽。
有罗智林的态度在,将石墨烯后续的基础研究工作重点放在秣理,肯定是萧良毫无疑问的选择。
“东洲大学组建新的学系推动相关研究工作,秣理肯定也会跟东洲大学进行密切合作。”周召重说道。
单纯将一篇诺奖级别的论文发表到秣理的学报上,除了虚名之外,确实不会带来更多实质的意义。
不过,除了石墨烯领域第一篇最重磅论文发表在秣理学报之外,秣理从此之后还会成为石墨烯领域以及其他含碳纳米材料研究的核心阵地,秣理学报从此之后还将成为石墨烯相关研究领域重磅论文发表的第一选择,这对秣理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及地位,将会带来怎样的提升?
周召重到秣理赴任时间很短,第一时间了解到蜗巢科技将有重磅研究成果发布,就找昔时的学生周怀钧打听一二——虽然周怀钧没有透露太详细的内容,但石墨烯、诺奖级别几个关键词,还是告诉了周召重。
周召重原本以为秣理怎么都竞争不过秣大。
哪怕这几年蜗巢科技很多重磅论文都发表在东洲大学学报,但在基础领域的研究,秣大从来都是蜗巢科技的第一合作选择。
秣理夹在蜗巢科技的嫡系东洲大学与科研实力最强的秣大之间,怎么都不像能讨到便宜的样子——这也跟秣理前任校长对蜗巢科技若即若离的态度有关。
周召重之前也不清楚萧良与秣大校长杨本昌之间的微妙关系,却是今天上午他碰见杨本昌,询问他对蜗巢科技即将公布的研究成果了解多少时,注意到杨本昌态度的冷淡,以及对蜗巢科技最新研究领域的生疏——这原本是不该发生的事情。
他才意识到整件事里蕴藏着秣理绝佳的机会。
所以,他也没有找其他人商议,毫不犹豫就直奔省政府,找在这件事上能说得上话的罗智林出面当说客。
萧良拿起手机拨通佟毓正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