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蜗巢科技在自动化工业控制领域所积累的技术水平,可能仅有欧美日本八十年代中前期的水平,但真正令杨荣衍震惊的,是蜗巢科技在精密制造领域所延伸出去的触角是全方位的,传感器、电机、关键零部件、仪器仪电设备、控制系统、机械臂、各类工业芯片等等,几乎无所不包,甚至每一个都是国内制造业极其薄弱的环节。
而在精密制造领域,蜗巢科技合作的企业也多达两三百家。
这事实上是萧良在以一己之力,全力弥补中国制造最薄弱的一环?
这一发现,甚至比石墨烯的发现,更令杨荣衍内心震惊。
不要说蜗巢科技低调,那么多的合作企业目前在江省也都没有太大的名气跟影响力溢出。
一方面这里面初创科技公司居多。
同时大多数的企业,目前都主要为蜗巢科技相关技术的迭代发展服务,参与的是星源的内循环。
当然了,星源与蜗巢科技提供的业务规模也极为可观就是了。
在过来调研考察之前,杨荣衍都难以想象无菌纸盒专用灌装生产线,投入实际生产的已经迭到第八代;目前在各地的生产车间里,同时存在四代专用灌装生产线。
通用型灌装生产线,目前新鸿臣的工厂里更是同时存在五代产品。
新鸿臣简直就是萧良在精密制造领域的实验田,也亏得新鸿臣的主体南亭集团是萧良一手创建的,不然谁愿意给他这么折腾啊?
“那具体负责生产组织管理以及设备维护的工作人员,不得发疯啊?”杨荣衍惊讶的问道,就算南亭集团是萧良一手缔造,杨荣衍还是难以想象生产管理人员会如何应对这一状况。
“钱给得多,暂时还没有造反的迹象。”萧良笑道。
廖宝军在附近听了也是哈哈一笑,但细想也对。
萧良作为最核心的创始人,他最终在新鸿臣保留的股份,比管理层还是要低上一大截。
新鸿臣管理团队一两千人分享了目前价值逾六十亿港元的股份,覆盖范围还是相当广的。
虽然新鸿臣生产设备差异性极大,给生产管理及设备维护带来太多不必要的困难,但真是钱给得多,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甚至这些困难,令新鸿臣的管理有更卓越的表现。
绝大多数合作企业,这些年都跟着蜗巢科技折腾生产装备的事,也主要萧良给钱实在太多了——廖宝军之前对这些也是有所有了解的,但确实是主要参与的是星源内部循环,这些企业有着怎样的技术实力,廖宝军目前还不得而知了。
不过,沈君鹏对此感触就深了。
与孙仰军分道扬镳之后,沈君鹏也是痛定思痛,决心踏踏实实做生产搞技术,努力向中高端数控机床领域进军,但他自己做了两年,实在是太痛苦了。
因为整个江省乃至周边省市,包括秣大等名校以及中科院在江皖沪赣的高等科研机构,在中高端数控机床领域都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