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风气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南境民间,至少在某些阶层中,对北境的看法不再是铁板一块的恐惧和排斥,好奇、同情、甚至些许向往的情绪在悄然滋生。
这些变化,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南境,某处官衙内。
一份密报被呈送到一位官员的案头,官员皱着眉头翻阅。
密报里详细描述了近期在部分城市出现的“星火”店铺及其播放的“北境光影戏”,以及这些影像在富家子弟中引起的热议和对朝廷北境政策的质疑。
“荒谬!”官员将密报摔在桌上,脸色阴沉,“北境叛匪,竟敢用如此蛊惑人心之术!”
下属垂手而立,小心翼翼地问:“大人,是否立刻查封这些店铺?抓捕相关人员?”
官员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可鲁莽。这些店铺明面上手续齐全,售卖货物也无大碍。若因播放些不知所谓的画片就强行查封,反而落人口实,显得朝廷心虚,容不得半点不同之声。那些纨绔子弟,最爱逆反,越禁只怕他们越好奇。”
他手指敲着桌面:“查!给我仔细查!这些画片从何而来?是何人制作?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尤其是那个能记录动态影像的器物,绝非寻常之物,务必查出根源!”
“是!”下属领命而去。
官员独自坐在书房,面色凝重。他敏锐地感觉到,北境这次使用的手段,与以往单纯的武力对抗或煽动叛乱完全不同。
这是一种更隐蔽、更精准、直指人心的攻势。目标不再是摧毁南境的统治,而是瓦解南境人对北境的固有认知,争夺舆论的阵地。
“移动画片……”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忌惮,“北境何时有了这等奇技淫巧?”
类似的密报和讨论,在南境朝廷的某些部门内部悄然进行着。一股暗流开始涌动,目标是找出并切断那根通过“光影戏”影响南境民心的无形之线。
万福村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季如歌通过自己的信息网络,隐约察觉到了南境官方的注意和暗中调查的风声。
她将赵奕叫来,没有透露太多,只是提醒道:“最近拍摄的内容,多记录春耕生产、村民日常,少涉及村防工事和训练场面。尤其是那个随拍机,务必收好,绝不能让外人看见或触碰。”
赵奕从她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谨慎,心中了然。他知道,他们做的事情,开始引起真正的麻烦了。
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有一种参与重要事件的紧张感和……价值感。
他点了点头:“我明白。”
他现在不再排斥这种事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