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怎么可能……”朱卫华喃喃自语。这种精准度,这种控制技术,远超他所能想象的任何工程奇迹,谁能想到现在人类已经在太空中操控如此复杂的机器人。
整个组装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朱卫华像被钉在了床垫上,连厕所都不敢上,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当新舱段最终与空间站成功连接,宇航员开始进行舱内设备调试时,朱卫华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虚脱。
他关掉电视,走到窗前。窗外是校园里的灯光,而他的脑海中仍然浮现着太空中那个由人类建造的金属岛屿。
而那个岛屿并不是普通的岛屿,它将是人类前往月球甚至前往火星以及其他外星球的中转站。
在电视中,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科学家们用图片向人们呈现了那个未来——一个星际移民时代到来的未来。
“星际移民……”
念叨着这几个字,朱卫华只感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认知与这种科技水平之间,隔着一道恐怕几十年都难以跨越的鸿沟。
第二天清晨,朱卫华顶着两个黑眼圈出现在图书馆门口。开馆铃声一响,他就直奔科技区,抱回一摞关于航天工程的书籍。
这些珍贵的资料,在这里竟然可以随意借阅。朱卫华的手指微微发抖,轻轻抚过书页上清晰的图表和照片,生怕这是一场随时会醒来的梦。
“请问需要帮忙找什么吗?”
一个温和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朱卫华抬头,看见一个戴着厚眼镜的白人女孩站在书架旁,胸前别着“图书馆助理“的牌子。
在这里他已经习惯了这些外国人模样的人说着和他一样的语言,只是有些发音不太相同,而且他们的语气腔调稍微低了半度。
“我在找一些和航天有关的书籍。”
女孩笑了笑:
“哦,这个很好找。”
他说着就从附近的书柜上取下三本期刊,然后说道:
“这些期刊都是最新的,上面应该有你感兴趣的内容。”
朱卫华如获至宝地接过期刊,连声道谢。翻开第一页,他的视线就被一张彩色剖面图吸引——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详细构造。如此机密的设计图纸,竟然就这样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这简直就是有些超出想象,在他看来这绝对属于机密中的机密,可为什么就这样不加掩饰的公开了呢?
其实,仅仅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图纸可能就有十几吨重,仅仅只是一张剖面图,哪怕是再详细,也仅仅只是剖面图而已。
他们不可能依据这个剖面图去仿制出同样的主发动机,顶多只是通过其去推测它的原理。
而这也是间谍们在大多数时候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哪怕是潜伏在其内部的间谍,也无法接触到完整的技术资料,毕竟,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技术同样也越来越复杂,即便是总工程师也不过只是负责框架性的指导。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那些隐藏很深的间谍工程师,也只能接触到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一些技术资料。
靠着有限的资料,对他们的帮助,可能就是少走一些弯路,如果技术太过复杂的话,他们甚至可能会因此走向弯路,因为,技术的代差本身就是天然的屏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卫华的生活只剩下两个地方:物理实验室,课堂和图书馆。
他申请了图书馆的夜班通行证,经常学习到凌晨两点。因为大学的教材全部都是英语的关系。英语阅读速度不够快,他就带着字典一字一句地啃;专业术语不懂,他就去旁听航空航天系的课程。
一个月下来,他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大半。左边是工整的英文笔记,右边是对应的中文翻译和心得。
他在那里如饥似渴的去了解着这里一切,不是了解,而是学习。
写完后,他盯着自己的笔记,在旁边重重写下:“我们差了多少年?“
岁末的某个深夜,朱卫华在图书馆的微缩胶片阅读器前研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早期的技术文档。他的眼睛布满血丝,屏幕上显示着那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