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陈亦看了一眼老渔夫,老渔夫迎着他的目光,对他露出朴实的笑容。
陈亦也同样笑了起来:“既然诸位信得过小僧,那小僧便先随诸位去看看。”
“多谢禅师!”
一群人便簇拥着陈亦,出了金山寺。
在罗刹江上是看不出究竟,陈亦便将渔民暂时打发回去,只留下几个人,带着自己先去沿岸被大水淹没的村庄查看。
罗刹江属于钱塘江上游流域。
沿岸都是一个个偏远僻静的渔村,人虽不少,却远没有镇江、钱塘这些地方富庶。
连日来的大水,已经淹掉了十多个村庄。
不过陈亦在查看之后,发现水患的规模并不算大。
从大水经过的痕迹来看,每一次发大水,不多不少,似乎都是刚刚好淹没一个村庄。
就跟计算好了似的。
而且,伤亡人数也很少。
磕磕碰碰的很多,重伤的很少,死掉的更是几乎没有。
只有极少数的老弱被水溺死。
难怪没有惊动官府,陈亦在此之前自己也没有注意到。
这明显不对劲。
回到来金山寺找他的渔民所在村庄,刚巧便见得村外,村民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将两个人迎进了村中。
“咦?那不是……苏州府的王大学士?”
给陈亦带路的一人在他身后讶异道。
“施主识得此二人?”
“我哪里有本事能识得这般大人物?”
“不过是有幸曾去过苏州府,见过王大学士口诛妖邪!”
渔民兴奋道:“这位是观天院里的大学士啊!听说还是当朝一品金紫大学士半山先生的玄孙,尊讳王仪,王大学士!”
“至于旁边那位道长,却是不曾识得,不过能与王大学士一道,想来必然也是一位大人物。”
陈亦微微一愣。
这位半山先生的名号在青史之上或许不算有名,知道的人不多。
可换了另一个名字,王安石,那可能就没几个人不知了。
按时间算,此界在原本的“历史”中,应该是汉家江山倾颓,元蒙当道。
但此界的历史进程,早就因为陈亦变得面目全非。
不过一些青史留名的人物,却掩不住耀眼的光芒。
甚至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远远超过原本的“历史”。
这位半山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按原本的历史,他早就应该死了几百年。
但这会儿却是一位陆地神仙般的人物,活了几百年的当世鸿儒。
在“青史”上与他齐名,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现如今,除了陈亦当初见过的有百代文宗之称的韩愈,就只有这个王安石,和另一位大文豪苏东坡达到了这种境界,长存于世。
连与韩愈并称“韩柳”的柳宗元,也因迟迟无法迈过天人之隔,早已逝去。
可想而知,此人何其不凡。
“王大学士定然是来除妖的!”
“对对!我们快过去!”
几人兴奋地叫着,拔腿就想跑过去,不过有一人忽然反应过来,拉住同伴,有些讪讪地看着陈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