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礼”……
听说这陈辟也有一部“礼经”,却少有人见,且听闻晦涩难懂,不知所言。
相较于其,孙先生所述,方为谋国治世的大道之术。
若能依此而行,又何惧天下不平,百姓不顺,社稷不安?
便连一直未发一言,神色不明的乾帝,也露出几分惊喜之意。
众人皆惊叹不已。
真不愧是圣人世家,文道正统。
果然不同凡响。
此时,孙先生仍在高声言道:“却不想世间出了如此这般无耻小儿,竟窃吾家经典,以为己有,还妄尊圣贤,成了这诺大声名,”
“若是此小儿只以经典传世,教化世人,吾家倒也能容他,”
“只是这无耻小儿竟敢篡改吾家经典,以荒谬之说,荼毒天下学子,实是当世之毒瘤,万世之罪人!”
“如今更以此邀名,妄想入主朝堂,若让如此奸邪之辈,左右政事,则天下大劫兴矣!”
“吾等圣人之家,断然难容此事!”
孙先生抑扬顿挫,句句铿锵,字字诛心。
赫然张目,放出璀璨神光,瞪向洪辟。
鬼神若触之,也要魂飞魄散。
心志不坚者遇之,也要心惊胆战,魂惊神摇,一切阴私,都要抖落出来。
其厉声大喝:“黄口小儿,你还有何话说?”
此时殿上众人,泰半看向洪辟的神色,已变得不耻之极。
若非他们都自恃身份,恐怕已经要齐齐唾骂。
“这、这……”
剩下一些,如李神光这般之人,虽早已对洪辟及服无比,绝不信他会是此等小人之辈。
可此时也瞠目结舌,不知如何言语。
实在是这孙先生所述之经文,半点做不得假。
他们是最信服洪辟之人,自然是因为他们也是最懂洪辟所著经典、最懂其学问道理之人。
其中为人处事的道理且不说,确实大相径庭。
但其中大道学问,却太过相似。
虽只得闻一二,却已得窥其正义道理,比之洪辟所谓的半部圣典更加全面。
这一点,也是更令人生疑。
为何他所著只是“半部”?
正好就与孙先生所说相互印证。
如此种种,丝丝入扣,实在令他们有心为其辩解,却无力为之。
是以,此刻对于孙先生的质问,那些已经不耻之人在等着看他如何狡辩,只等其语穷,便落实了罪名,便定要将其钉死在那耻辱之柱上,受万千人唾骂。
而李神光之人,双眼期盼地望着他,也在等着他的辩解,证明自己。
直到此时,他们眼中所见,洪辟却仍然不紧不慢,一脸轻松地自斟自酌。
便连看都没有看那孙先生一眼。
“竖子!岂敢如此无礼?”
“你今日纵然装聋作哑,也难逃公理正道!”
孙先生大声怒喝。
周身包裹在一层氤氲光晕之中,一种厚重又灿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同于仙道的缥缈,也不同于武道的阳刚。
那是文道的气韵,是学问的气息。
受他这文道之气一冲,殿上群臣众贤只觉心中正义凛凛,难容奸邪,齐齐对洪辟怒目而视。